航班延误为何越来越多(2)

航班延误为何越来越多(2)

资源紧张,首先表现在空域上。记者从民航空管局了解到,2005年京沪穗地区空域初现紧张迹象,但当时业界普遍不认为航路航线是瓶颈。随着民航运输总周转量平均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航路拥挤问题已经从京沪穗扩展到多数二线机场及干线航路。这种紧张的状况近几年越发明显,以至于每到夏季航班延误都会成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主管部门也曾出台专项治理措施,但空域紧张的状况没有大的改观,流量控制导致的延误占全部航班不正常的比例甚至在提高。

机场资源也很紧张。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相对应,民航市场分布也极为不均衡。东部沿海地区以及西南旅游热点地区,市场旺、客源多、航空公司投放运力多,这里的机场也就更加繁忙、更易出现延误。首都机场高峰时段不到一分钟就有一个飞机架次的起降,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会影响一大批航班延误。即使这样,民航局仍要面对大量要求开通到首都机场航线的申请。

航空公司同样存在资源紧张。很多人遭遇过“航班晚到”,出发地天气没问题,但飞机在执飞上一航段时遇到延误。旅客抱怨:“航空公司怎么没有运力备份?我要从北京飞西安,为什么要为南京的雷雨天‘埋单’?”但航空公司目前普遍面临飞机紧张、机长紧缺的局面,民航淡旺季分明,在旺季时没有一家航空公司能保证充足的运力备份。

“黄金发展期”,资源保障一时间跟不上,延误等问题就会凸显出来,航班数量的快速增加往往抵消了加强管理、推广新技术来缓解拥堵的效果。

管理提升有空间

相互“打板子”不可取

航班延误的复杂性提醒,应从更高层面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而不是人人委屈、推卸责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最近,一则“航班延误各项原因所占比例”的消息称,天气不是延误主因,管理水平落后才是排第一位的因素。这则消息立刻引发争议,机长、管制员等不同岗位的人纷纷发声表示质疑。

人们探究延误成因,本是为了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然而,延误往往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不同的测算标准,有不同的结果。面对社会舆论压力,探究延误原因反倒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人委屈”、“互相指责”的局面。

空管机构委屈:留给民航的空域就那么大,航班年年在增加,再怎么加强管理,难免还是要“流量控制”。

航空公司委屈:没有哪家航企愿意延误。航班延误给企业造成的成本增加,动辄上千万元,还要经受社会舆论指责,要面对行业主管部门各种惩罚。

机长不高兴:旅客在飞机等多久,我也等多久,还要反复申请、协调、调动所有智慧去争取早些起飞。旅客众口难调,有的说等这么久干嘛不果断取消航班,有的又说不管等多久我都必须飞到目的地,怎么做都是错。

乘务员、地面服务人员更是一肚子气:我们决定不了什么,但旅客情绪一激动往往是我们冲在最前面,受骂挨打。

专业人士同样为民航局抱屈。最近有人发微博指责民航局“明知夏季雷雨天多,为什么还批那么多航班”。旺盛的市场需求并不是靠航空公司就能制造出来的,而是伴随着经济发展、百姓生活改善的客观存在。想要压缩一条航线,当地政府着急,旅客也不愿意。民航既要保发展、稳增长,又要处理好各方关系、保证运行质量,矛盾集中、压力不小。

“军航占用多数空域,压缩民航空间”的说法常被提及,但军航保家卫国需要经常训练也是客观事实。

在造成航班延误这个链条上,似乎谁都有不得已的原因。延误莫非成为无解的题?

中国航协的有关负责人认为,一方面,管理提升仍有空间。不论是哪个环节,空管、运行、行业监督,都有改善流程、提高效率的余地。各方应主动承担责任,而不是相互推诿。另一方面,航班延误的复杂性也提醒,“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应从更高层面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化解延误痼疾。多位民航领域的专家提出,当前尤其要统筹考虑国防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灵活、即时、多样化的军民航空域资源协调机制,提高空域的使用效率。同时,强化对航空承运人与各种服务主体的监督与管理。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