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零择校”为实现教育公平迈开第一步(4)

【案例】“零择校”为实现教育公平迈开第一步(4)

【启示与思考】

择校现象是中国教育身上的一个“毒瘤”,严重冲击教育公平。追究这一问题的责任,源头在于政府。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办起所谓重点名校,然后可以发挥“一石三鸟”的作用:用这个样本来展示政绩、让官员子女轻松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财政又可以把教育变成收钱聚宝盆。

现在,浙江省大部分县实现了“零择校”,既是整个教育回归本义,更是推进社会公平,维护人民的平等权利。

浙江实现“零择校”,最大的经验就是“市委书记、市长不带头递条子”,这就是打蛇打七寸的道理。

择校问题只是教育顽疾之一,更不是病根。实现“零择校”过程中,不仅存在反弹的风险,还会带来新问题。在就近入学、摇号入学的原则下,凭借权钱关系直接择校的途径被堵死了,但通过学区房也能间接实现择校,其房价也会一路飙升,甚至代价会超过择校费。毋庸置疑,无权无钱的家庭在学区房争夺战中,必定败北,抱怨声会更大。

更重要的是,“零择校”只是实现了社会阶层之间的相对公平,城乡之间的区域差距依旧很大。资源匮乏、师资薄弱、设施短缺等,是农村教育面临的迫切问题。还有很多农村孩子随父母入城,但由于户籍等方面的限制,难以享受到城市教育。城乡差距是义务教育的更大“顽疾”,解决不了这一短板,教育公平只能停留在文件上。

归根结底,教育“顽疾”是旧有的制度造成的,必须由更完善的制度来改变。通过制度设计,加大教育投入,公平分配教育资源,并适度向农村倾斜,才是治本之策。只有城乡之间、社会阶层之间都能享受到基本无差别的教育,才能真正实现“零择校”,才是真正的教育公平。

前路漫漫,但必须选对方向。因此,浙江的“零择校”只是实现教育公平的第一步,让人看到了希望,亟须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但更大的挑战还在后头,我们必须做好准备。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