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群众观(3)

五、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群众观的保证: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首先,关心群众生活。毛泽东在1934年1月举行的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和结论中,明确指出:“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1](P138)因此,“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苏维埃应该注意的重要问题。”[1](P137)毛泽东表扬的兴国长冈乡和上杭才溪乡苏维埃工作人员,就是关心群众生活“活的榜样”。如长冈乡贫农马荣海家由于失火烧了一间半房子,乡政府就发动群众捐钱捐料,三天就帮助他盖起了房屋。1933年夏荒缺粮,新溪村主任彭国亮昼夜兼程带人从两百里的公略县挑回米来救济群众。彭国亮还把自己的那份粮食让给贫农刘大焕,宁肯自己吃野菜红薯糊,有一次饿着肚子去开会,后来在回家的路上晕倒了,让群众深受感动。可见,苏区干部对群众生活非常关心,细致入微。

其次,注意工作方法。毛泽东指出:“我们是革命战争的领导者、组织者,我们又是群众生活的领导者、组织者。组织革命战争,改良群众生活这是我们的两大任务。在这里,工作方法的问题,就严重地摆在我们的面前。”[1](P139)毛泽东把兴国长冈乡和上杭才溪乡作为乡苏工作的模范,总结典型经验,推动苏区群众工作。毛泽东在《长冈乡调查》中真实记载了群众发自肺腑的感激之言:“红军共产党什么都想到了!”“政府工作人员真正顾乐(爱惜的意思) 我们! ”[3](P310)

综上所述,苏区局部执政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如何树立正确的群众观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群众工作的诸多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延安时期形成的中国共产党成功的群众路线起了重要的奠基作用。党在苏区时期群众工作的经验启示我们,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不断提高群众工作水平,密切党群关系,党的执政基础才有根本的保证。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石仲泉.中央苏区与苏区精神[J].中共党史研究,2006(1).

[3]毛泽东文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江西省档案馆,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党史教研室选编.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上) [G].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

[5]蔡长风.征途漫记[M].北京:海潮出版社,1994.

[6]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传(1893-1949)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8]谢济堂.中央苏区革命歌谣选集[M].厦门:鹭江出版社,1990.

[9]傅克诚主编.苏区干部好作风[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7.

[10]江西省妇女联合会编.女英自述[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8.

[11]中央审计委员会关于四个月节省运动总结.红色中华[N].1934-09-11(3).

[12]张闻天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作者系 赣南师范学院中央苏区研究中心教授,从事中央苏区史研究)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葛立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