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三做”支部 服务村民

建“三做”支部 服务村民

湖北省天门市横林镇董台村党支部始终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为创建标准,探索建立“群众想什么我们做什么、群众盼什么我们做什么、群众缺什么我们帮什么”的“三做”党支部,不断推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三年明显变化、五至七年大变化”的发展蓝图,促进了董台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善了群众的生活水平。

一、背景与起因

湖北省天门市横林镇董台村属于典型的人多地少、收入来源少、外出打工多的平原村。自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和取消农业税以后,村党支部和村委员会的功能暂时没有得到相应的转变,村民及村里本身也没有重新和正确的定位党支部和村委员会的角色。另外,村里以戴、王两姓居多,两姓村民合计1400人,占村民总数的71%,家族势力影响根深蒂固,加之少数党员在村级事务管理中暗箱操作,是很多事情不公开不透明,干部和群众间各种不利于团结和谐的现象层出不穷。个别人只讲权利,不讲义务;缺乏共同致富的精神,先富不帮后富;村民对公共事务漠不关心,参与热情不高;干部和群众之间缺少最基本的信任,群众担心干部假公济私,不能把国家的惠农政策变成看得见、享受得到的实惠;党群不团结,村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维护,村民也没有讨要说法的地方等等。从而使董台村的管理陷入了村民不关心、党员不热心、支委无信心的三无困境。

为了积极应对农村出现的新情况,董台村党支部探索建立“群众想什么我们做什么、群众盼什么我们做什么、群众缺什么我们帮什么”的“三做”党支部,使党员成为村民的贴心人和致富引路人。

二、主要做法

探索建立“群众想什么我们做什么、群众盼什么我们做什么、群众缺什么我们帮什么”的“三做”党支部,是董台村党支部始终不渝的工作标准和目标追求。

(一)群众想什么我们做什么。

村党支部一班人通过走访群众,了解到村民想的问题主要包括二个方面:一是担心村级财务不公开,害怕村“三资”家底不清、财务管理不规范、监督机制不健全,“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和公路集资不透明;二是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担心国家补贴不落实。针对群众的这两个担心,村党支部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1.成立了村民理财理事会,由村民代表组成专项理事会,全权负责村里的财务工作。理事会成立第一件事就是开展“清产核资”,摸清村“三资”的家底。通过对 “三资”的全面清理核实,进一步摸清了本村的“家底”,处理了很多“糊涂账”,使村级财务管理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2.严格实行“七瓣梅花章”审核制,村里的所有开支都由村民主理财小组投票通过。民主理财小组的印章被分解成七等份,分别由7个村民代表保管。只要有一个村民代表不同意某项开支,印章都无法生效,开支也就无法通过。需再次召开扩大代表会议,由经手人进一步阐述开支的合理性,得到认可后方可报销,否则费用由开支当事人承担。村级收支公示上墙:理事小组先后对全村“三资”清理情况公示上墙,分季对村级收支情况公示上墙,随时接受村民对收支情况的质询,随时耐心地向有质疑的村民讲解收支详情,做到大家心中无疑问。

3.建立中心户户长责任制。村党支部以10户为单位,由村民推选出中心户户长,使国家的各项优惠政策不折不扣,踏踏实实地落实到外出打工村民的头上。这样 ,不仅为每个村民建立了家庭档案,其内容包括各项惠农政策补贴款的发放情况和村集体筹资筹劳情况,使各家各户的收支情况明晰详细。而且定期通报情况。中心户户长定期通过电话向外出务工经商的村民通报补贴发放情况和一事一议集资筹劳情况,使村民身在外地也对自己家庭的收支情况也了如指掌。同时帮助困难村民排忧解难。理事会平时帮助外出村民照顾在家的老弱病残的家庭成员,在农忙时节,义务帮助缺少劳动力的家庭抢种抢收,使外出村民安心在外务工经商。更值得一提的是义务出工办公益事业。为了解决生活垃圾对村环境的污染问题,理事会一班人义务出工出资,为村里修建了一个垃圾处理池,集中掩埋垃圾,彻底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

(二)群众盼什么我们做什么

董台村群众最盼望的有两件事:修路与致富。董台村距离横林镇区有10多里,大多是坑坑洼洼的土路,加之江汉平原降雨频繁,土路被村民比喻成“晴天一把刀、雨天一团糟”。由于交通不便,农副产品销不出去,农资建材运不进来。每逢年关春节,走亲访友回乡探亲的人都苦不堪言,就连姑娘也都说不愿意嫁到董台村来,一是因为村民穷致富无指望,二是路难走回娘家困难。另外,董台村地处滨湖地区,以粮油棉种植为主,村民人均收入始终徘徊在全市农村中下等收入水平,村民迫切希望走上一条勤劳致富路。为了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这两个问题,村党支部将这两项事务确定为确立党支部形象的创建工程、赢得村民广泛参与的民心工程和引导村民发家致富的希望工程,精心筹划,缜密部署。

1.指导村民代表成立了修路委员会。村党支部集中一个月时间,深入田间地头村头巷尾,制作宣传标语,召开座谈会议,入户走访了王和清、戴志成、戴建明等10多名困难党员和群众,共收集了村民修路建议50多条,拟定了一条长2.8公里、宽 6.5米,总投资48万元的通村公路草案。同年4月16日,在党支部的广泛动员和精心组织下,召开了全体村民代表大会,以提名举手表决的方式选出了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工作作风实、奉献精神强、群众信得过的老党员、老干部共11人组成了修路委员会。委员会的首要工作便是建立建全的一系列阳光财务管理制度,并选定修筑施工队。为保证工程质量,委员会成员从进料源头、施工现场、质量检验等环节实行全程监控:每车进料都由2个村民代表轮换跟车到厂家监督原材料的购进,实地查看厂家检验报告单;在搅拌场监督投入原料的质量和数量;在施工过程中监督施工。由于党支部充分体现村民自治理念,激发广大村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造福子孙的豪迈情怀,使这一举措得到了预期效果,交通环境得到立竿见影的改善,村民们好评如潮。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