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思想的人重视“人格”而藐视“人缘”——只有独立的人格,才能产生独立的思想。在科学的征途上,伴随着具有创新精神科学家的并不是风和日丽和鸟语花香,而是冷嘲热讽和各种磨难。翻开科学史的篇章,又有多少创新者因独立的人格而被折磨得死去活来。发现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的德国青年医生迈尔,因忍受不了权威们的讥讽跳楼自杀未遂、被关进精神病院。创立非欧几何的罗巴切夫斯基,这位“几何学中的哥白尼”一直不被人理解,在苦闷和忧郁中走完了自己生命的最后历程。数学天才阿贝尔开创的领域“够数学家们忙上500年”,可他自己却贫困交加只活了27岁。集合论的创立者康托更是悲惨莫名,权威们的嘲讽和打击硬是把他给逼疯了,最后死在精神病院里。
目前,“有思想”在中国还不是个褒义词,而是“爱出风头”的同义词。“有思想”被认为是“主流科研”的“叛逆”,这种人不仅自己“倒霉”、拿不到经费和项目,甚至有可能给所在单位带来“灾难”。最近,习主席提出了“中国梦”的设想,相信总有一天,科学界也会美梦成真,中国科学家的“核心价值观”发生根本转变,不再崇尚“有知识”、“有能力”和“有关系”的实用主义品质,而是追求“有思想”、“敢创新”的理想主义精神气质——不为名、不图利、不贪权,坚持独立的学术思想,孤独而幸福地度过自己清贫的科学生涯......
(作者: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