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布坎南认为,中国政府更加注重经济增长质量而非数量的方针有利于实现向消费拉动型经济模式转变的长期目标。他认为,这样的宏观政策还有一定的操作空间,如果未来中国经济下行风险加大,政策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强。
(图片:海外专家认为中国以量换质促增长。)
纽约证券交易所资深交易员马克·奥托认为,这些措施的实际效果是“短痛长益”。此外,他认为,降低对出口的依赖、将经济增长动力转移到国内消费上来、推进城镇化以及放宽中小企业信贷,将是中国经济未来保持活力的重要因素。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安德烈·奥斯特洛夫斯基认为,坚定的政治决心、明智的举措加上仍然充足的增长潜力,将使中国经济未来能够保持平稳增长,并将在这一过程中推进发展方式转变。
张光劭说,新一届政府努力实施金融领域改革,保证金融体系更有效率地运转,金融资源在各行业更合理分配,减少向非生产性领域借贷融资,同时控制通货膨胀。这些都是积极举措,显示出新一届政府把重点放在可持续发展上。
他还认为,从长期看,中国经济增长动力来自于国内需求。当前,中国应努力减少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投资在经济中占比较大,而且存在质量和效率问题,尤其是地方政府进行的投资,而出口易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因此中国应当建立更加坚固的内需基础,为发展提供更持续和稳定的平台。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大力促进服务业发展并提高农村人口收入。(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