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网上引导与网下处置同步。一是管理好网络。成立了市互联网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建立互联网舆情研判导控服务平台,60家单位明确了专门的网络阅评员和联系人,切实提高监测、研判、引导、处置网络舆情的能力,做到对网上炒作苗头及时发声,对网上热点问题及时回应,对网上不实信息及时澄清,对网上串联煽动和制造谣言及时协调删除、落地查人。二是运用好网络。市委群工委牵头将“城市管理12319服务热线”升级为“12319公共服务热线”,整合供水、供电、应急、卫生、民政、交通等81家部门作为联动单位,建立了6个区级平台、91个社区终端平台,为群众提供应急处置、政务事务受理、政策业务咨询等全天候、全方位、全追踪、全监督的优质服务,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坚持服务管理与教育引导同步。既要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又要教育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发展中出现的社会矛盾,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利益纠纷、维护合法权益。市委群工委把做好服务管理与解决思想问题结合起来,以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法治教育、主人翁意识教育、传统美德教育为主要内容,推动相关部门出台《关于做好群众教育引导工作的指导意见》,将群众的教育引导工作具体化、常态化,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坚持联系群众与办事解难同步。研究制定了《贵阳市干部联系群众实施细则》、《干部联系群众考核办法》和《干部联系群众工作报告制度》等制度,督促各级各部门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深入到广大群众中,通过“定时联系、定点联系、定人联系”的方式面对面直接联系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畅通社情民意收集渠道,建立《社情民意登记台账》,完善社情民意分析会议制度和跟踪督办考核机制,及时编发《群众之声》,推动各级各部门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归口落实的原则,强化社情民意的跟踪督办,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五、突出五个重点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重点。重点摸清辖区范围内的人员结构、区域分布、利益诉求等基本情况,形成《贵阳市实有人口基本情况报告》,全面掌握各类人群的生活状况、思想动态和所思所想所急所盼所难。督促抓好民生工程。围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目标,大力实施“六有民生”行动计划和十大民生工程,督促重点民生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出台教育、就业、社保、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年度实施计划,逐年抓好落实。
把平安建设作为重点。一是抓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贵阳市现有流入人口101万,占全市总人口的23%。市委群工委坚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推动制定了《贵阳市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细则》等政策文件,在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等九个方面落实流动人口的市民待遇。从2013年6月1日起,探索实行流动人口积分制管理,有序推动流动人口逐步转化为户籍人口。二是改善特殊人群管理服务。把提供就业门路、实现稳定收入作为重要措施,推动制定了《贵阳市建立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对象、戒毒康复人员市级综合安置帮教基地的实施意见》、《特殊人员安置就业办法(试行)》等文件,明确了鼓励社会企业吸收特殊人群培训就业的贷款贴息、财政补贴等扶持政策。三是加强重点涉稳群体管理,细化工作措施,尽量减少不稳定因素。
把各行各业履行社会责任作为重点。出台《经济组织履行社会责任办法》和《社会组织履行社会责任办法》,进一步明确各类组织服务管理职工或成员的社会责任,充分发挥组织在解决社会问题、满足社会需求、创造社会价值、促进社会和谐中的积极作用。建立健全企事业单位参与驻地社会管理的长效机制,完善企事业单位动员员工、离退休人员参与社会公益服务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事业单位向所在社区开放内部服务设施和文体活动场地。督促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通过报纸、电视、网络和党务政务公开栏等,面向社会公开本单位《社会责任承诺书》。
把引导公众广泛参与作为重点。制定《贵阳市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办法(试行)》、《公众参与社会管理考核评分办法(试行)》和《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公众评价方案》,鼓励和引导公众有序参与基层和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参与公共决策、参与社会组织活动和志愿服务。积极动员“两代表一委员”、法律工作者、机关(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离任村干部、“五老三贤”和广大市民加入群众工作志愿者队伍,建立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和长效管理办法,深入开展“绿丝带”志愿服务活动,努力形成社会管理人人参与、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局面。
把加强法制建设作为重点。一是加强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的课题调研,针对社会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深入91个新型社区,70余个乡镇进行调查研究,先后形成了100余份调研报告。二是做好调研成果的转化,研究制定《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办法》、《加强居委会自治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涉及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的60多个规范性文件,推动出台《贵阳市社区管理暂行办法》、《贵阳市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办法》等8个政府规章和《贵阳市城市社区工作条例》地方性法规。三是按照“全局谋划、系统思考、整体推动”的工作思路,认真对照中央、省、市的有关要求,结合外地先进经验,对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的政策制度和法规规章进行全面梳理。四是督促各地各部门认真查找法规制度的“缺失”,扎实做好规范性文件、政府规章和地方性法规的“废、改、立”工作,逐步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制度体系。
(作者为中共贵阳市委群工委常务副书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