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密谋集团
在贝克将军辞职的时候,国防军谍报局里的一个小集团已经得出了结论:必须直接推翻希特勒本人。谍报局是德国武装部队的情报机构,主要负责搜集军事情报和反间谍。这个小集团的核心人物是谍报局局长威廉·卡纳里斯海军上将,另一重要成员是谍报局中央部部长汉斯·奥斯特上校。中央部是谍报局的三个部(中央部、国外部、情报部)之一,负责谍报局的人事和财政工作。在卡纳里斯的运作下,一大批密谋推翻希特勒的反纳粹分子被塞进了谍报局和德国外交部。
当时,德国反纳粹分子的数量并不多,主要集中在军队、财政和外交部门。财政部门的代表是普鲁士邦财政部长约翰内斯·波比茨,以及因为反对无限制扩充军备而辞职的前经济部长雅尔玛·沙赫特。外交部门的代表是驻意大利大使冯·哈塞尔和外交部国务秘书冯·威茨泽克男爵。威茨泽克的大儿子是有名的核物理学家,二儿子理夏德·威茨泽克1984年到1994年曾担任联邦德国的总统。这些人都是专家型官僚,下面还有一些中级的公务员、魏玛时代的老官僚,以及宗教界人士。奥斯特上校的工作就是牵线搭桥,把这些分散在不同部门的密谋分子组织起来。
这个松散的密谋集团一开始对希特勒还有些不切实际的想法,认为希特勒本人还算是个革命家,虽然冲动莽撞,但是对德国来说也还算有贡献。这些年来希特勒在扩军备战的路上越走越远,是受了戈林、希姆莱、里宾特洛甫这些“小人”的影响。密谋分子的主要任务就是“清君侧”,逮捕这些小人,最好把他们统统绞死。至于希特勒,必须在法庭上为自己的错误忏悔,然后让位给一个更加开明理智的领导人。假如希特勒表现良好,密谋分子甚至不反对让他继续当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当然前提是对纳粹党的各级组织进行清理。
但是奥斯特上校认为,杀死希特勒是政变成功的最重要前提。一旦希特勒被活着带上法庭,一定会把法庭变成演讲厅,甚至炮制出“第二次背后一刀”的说法(“背后一刀”是总参谋部的鲁登道夫推出的说辞,他认为,德国本来一战即将取得胜利,但是社会民主党人、共产党和犹太人给德国背后来了一刀),这样密谋分子在道义上就落在下风,更不用说进一步的政治改革了。大多数军人和群众仍对希特勒怀有敬畏之情,如果希特勒死了,他们有可能倒向政变集团,但是希特勒活着就不好说了。奥斯特认识到,如果要成功实现政变,就必须得到军队的支持,因为单凭谍报局的力量不足以制服希特勒的卫队,而且还要接管国家机器,解除党卫军和秘密警察的武装。所以军队的作用极为关键。1938年的夏天,陆军军官团和总参谋部的大多数人还在骑墙观望。不过,到1938年9月,这个机会就来了。
9月1日,弗朗茨·哈尔德上将出任陆军参谋长,他早年曾经在巴伐利亚的第七军区担任参谋,目睹过纳粹党发动暴力政变的狂热阵势。哈尔德在上任的时候就决定了,如果希特勒主动挑起战争,只要大部分前线主官支持他,他就发动军事政变,推翻希特勒。掌握柏林周边防务的第七军区司令埃尔温·冯·维茨勒本上将态度也与此类似,所以这两个人被拉进了贝克将军的圈子。
除此之外,因为慕尼黑危机,前面提及的被转入预备役的反纳粹将军恢复了现役。希特勒中止援助中国之后,蒋介石的德国军事顾问团里面有一批军官回到德国,其中许多人被拉到了贝克将军的密谋集团里,包括顾问团团长冯·法尔肯豪森中将。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契也对哈尔德上将说,他本人很清楚总参谋部里的军官在干什么,也清楚他们的目标是希特勒,“不过,在你们的准备阶段,请不要打扰我”。
就在此时,奥斯特上校把魏玛共和国时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卡尔·戈台勒博士拉进了密谋集团。戈台勒曾经担任过全国物价管制委员会主任和莱比锡市市长。他曾经在1937年前往英国和法国,会见了丘吉尔、法国总理莱翁·勃鲁姆等人,提醒他们注意希特勒对全世界的威胁。密谋集团里面的波比茨、沙赫特、哈塞尔这些人一致同意由戈台勒来充当文官的领袖。
到1938年秋天,贝克-戈台勒集团已经成形了。这个集团的成员包括了军事、经济、法律、外交、新闻等各大部门的成员,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影子内阁”。这些人从动机上来说可以分成两派,一派是总参谋部的哈尔德集团,属于反战派,主要以总参谋部的军官为主,他们除掉希特勒的动机是为了阻止战争;另一派包括谍报局的卡纳里斯集团,绝大多数文官,以及像维茨勒本这样的军官,他们除掉希特勒的动机是为了更换一个更加保守、谨慎的领导人。
贝克与戈台勒制订了抵抗运动的政治纲领。但这些纲领相当陈腐,基本上只是希望恢复魏玛共和国,甚至倒退到更早的第二帝国。其中有一个“过渡时期纲领”, 内容包括:开放除纳粹党和共产党以外的全部党禁,废除《授权法》以及希特勒上台之后通过的一切恶法;由一位临时摄政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摄政拥有紧急专政权,可自行委任政府官员;由摄政下令召开制宪会议,制定一部新宪法,并在适当时重新启动选举程序、还政于议会。在摄政监国期间,国内秩序由军队加以维持。
除了这个集团,当时还有一个反对希特勒的小圈子,是赫尔穆特·冯·毛奇伯爵的“克莱骚集团”,这个名字是盖世太保后来加上去的,用毛奇家族的庄园命名。毛奇伯爵是谍报局国外情报部的国际法专家,这个集团的成员主要是社会民主党人和基督教保守派的青年知识分子,还包括纳粹党上台以前的工会代表和文官,具有社会主义色彩。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