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莱骚集团提倡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不赞成武力刺杀希特勒。但是对组织工人迎接政变,以及沟通左右两派之间的联系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克莱骚集团的主要活动,是对纳粹德国进行法学和道德上的探讨与反思,希望能够在德国建立起一个法治国家,这个集团还为推翻纳粹之后的德国拟定了一份纲领性文件,叫《国家新秩序的原则》,主要内容包括正义获得胜利,道德良心获得完全的自由,个人获得尊严,作为社会基本单位的家庭得到保护,以及公共生活得到有机的发展。
第三个集团的首领是冯·克莱斯特-施门岑,他属于右翼的德意志民族人民党,是一个保皇主义者。这个集团在密谋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是十分重要,主要担任与西方国家沟通和谈判的角色。而且许多成员和另外两个密谋集团有关联。
失败的1938年政变
哈尔德的军事政变计划在1938年秋天已经成形。政变的主力是维茨勒本指挥的第三军。奥斯特和戈台勒认为,逮捕并审判希特勒实在耗时太多,还可能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最简单的方法是行动一开始就处决希特勒,然后逮捕赫斯、戈林、希姆莱等纳粹高官,在广播和报纸上宣布成立临时政府,以戈台勒为总理、由贝克或者哈尔德为军事独裁官。临时政府将逐步清除军队内部和全国的纳粹流毒,恢复社会民主党、天主教中央党、民族人民党等传统政党。等到形势平静之后,临时政府将让位给民主选举产生的新政府,新政府将颁布一部改良版的魏玛宪法,永远杜绝纳粹上台的可能性。
但是哈尔德和许多军官反对处决希特勒的想法,因为希特勒让德国重整军备,这对国防军有利,他们和希特勒之间的唯一区别是不想打仗。哈尔德认为必须逮捕并审判希特勒,让他承认把德国置于战争的危险之下,然后由戈台勒的新政府接管政权。至于之后的一系列政治事务,他不想管,也没有能力去管。
政变开始的日子是X日。一旦哈尔德从希特勒那里得到开始实施绿色计划、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命令之后,就马上打电话通知维茨勒本,宣布开始行动。然后维茨勒本的第三军开进柏林市区。维茨勒本在五十人卫队掩护下武装进入总理府,逮捕希特勒,把他转移到郊区。必要时可以逼迫希特勒签署辞职声明。第三军到这时为止应该已经控制了柏林的政府区,解除了党卫军和盖世太保的武装。由于警察部门的合作,市区秩序也很平静。当天傍晚,将在全国的广播和报纸上公布希特勒的辞职声明。
同一天,赫普纳中将指挥的第一轻型师将从萨克森地区出发,封锁住党卫军“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师从纽伦堡前往柏林的道路,防止党卫队解救希特勒。第一轻型师是当时德国陆军最精锐的装甲部队。完成这个任务后,第一轻型师将返回驻地,监视德国与捷克斯洛伐克的边境。赫普纳委托自己最信任的一位年轻参谋,骑兵上尉施陶芬贝格去规划整个行军的路线。
当然,奥斯特上校也留了个心眼。他告诉手下说,如果进攻总理府引起党卫队和希特勒贴身保镖的抵抗,那么突击队就应当主动开火,抢先击毙希特勒。
整个计划成功实施的前提,是英国和法国采取强硬态度,如果希特勒在最后一刻放弃侵略捷克的打算,那么必将名声扫地,军队就可以发动政变让他下台。另外,如果德国与捷克斯洛伐克发生战争,而英国和法国宣布干涉,军队发动政变也有合理合法的借口。所以奥斯特在8月18日派人前往伦敦,与英国外交大臣哈利法克斯的首席顾问范西塔特男爵秘密会晤。哈利法克斯把会谈结果告诉首相张伯伦,但是张伯伦认为推翻希特勒是德国的内政,而不是英国的事情。
进入9月之后,密谋集团再次向英国派出密使,指出现在的形势已经迫在眉睫,英国政府和英帝国总参谋部必须采取强硬姿态,才能配合密谋集团的行动。但是张伯伦认为自己能够掌控希特勒,所以在9月15日飞往德国,同希特勒安排了之后的一系列会谈。张伯伦认为英国的现实目标应当是利用捷克危机、使自己在欧洲的协调人和仲裁者地位得到重新确认。希特勒可以得到他的猎物,但他必须尊重英国人的意见,并将英国的协调作为日后欧洲国际政治变动的基础。
后来,在苏台德危机的过程当中,由于希特勒扩大了对捷克的领土要求,因此遭到了英法两国的抵制。9月23日捷克斯洛伐克宣布总动员,9月24日法国也开始部分动员。9月27日中午,哈尔德将军在办公室里接到了电话,希特勒下令所有部队应在9月30日开入捷克斯洛伐克领土。也就是说,军官团将在9月29日发动政变。
9月28日上午,哈尔德下达了“准备发动政变”的命令。维茨勒本把政变计划通知了勃劳希契,勃劳希契在中午十二点左右溜进了总理府。这时离希特勒向捷克斯洛伐克提出的最后通牒期限只剩两个小时了。希特勒告诉勃劳希契一个消息,就在二十分钟以前,意大利大使带来了墨索里尼提出的一项调停方案,他决定推迟二十四小时动员部队,并且马上前往慕尼黑,与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的总理举行会谈。捷克斯洛伐克问题将以和平方式解决。密谋集团发动政变的可能性,于是就此告吹。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