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确保实现“十二五”时期发展的目标任务(4)

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确保实现“十二五”时期发展的目标任务(4)

四、关于做好当前党和国家工作。

当前,我国发展形势总的是好的。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面对来自国内外和自然界的各种重大挑战,全党全国共同努力,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各项事业取得新的成绩,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扎扎实实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关于当前和下一阶段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中央已经作出全面部署,各地区各部门要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加强政策引导和工作力度,创造性开展工作,切实把中央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落到实处。一是要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正确把握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提高政策调控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加强经济监测预测预警,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着力增强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着力推进自主创新,着力抓好节能减排,着力深化改革开放,注重防范和化解潜在风险。二是要继续促进农业稳定发展,落实好扶持农业生产各项政策措施,抓好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要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快发展现代种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保持重要农产品价格基本稳定,促进农业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是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推进国有企业、财税、金融、价格、房地产、社会保障等方面改革,稳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健全金融监管体制和金融机构风险内控机制,促进出口稳定发展和结构优化,积极有效利用外资,加大实施“走出去”战略力度,开拓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有效防范外部风险。四是要继续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深入推进公正廉洁执法工作,深入做好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五是要继续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大新闻舆论宣传和引导力度,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有效开展涉外舆论斗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和新型文化业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六是要继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社会建设力度,加强和改善公共服务。要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落实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重大举措,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保持就业稳定增长,完善劳动争议协调机制,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加快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做好基本住房保障和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在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等方面的基本需求。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根据形势发展和条件允许,积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有效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七是要继续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认真贯彻落实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的要求,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完善应急管理机制,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和水平。要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要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各类群体性事件、个人极端事件,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干扰破坏活动,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维护国家安全。八是要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部署和要求,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本领,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切实改进作风,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今年以来,我国极端灾害性天气突发多发,各种严重自然灾害给受灾地区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在各部门各地区共同努力下,抗灾救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下一步,安置受灾群众、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很繁重,中央有关部门、受灾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视,在深入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加大投入,精心组织,全力抓好。一是要切实安排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干净水喝、有衣穿、有住处、有病能医,不发生大的疫情,特别是要保证受灾群众安全过冬。要加强思想工作,积极开展心理安抚工作,保持受灾群众身心健康。二是要抓紧制定和实施灾后恢复重建规划,重点修复道路交通、供水供电、广电通信等基础设施,恢复重建群众住房和学校、卫生医疗机构等公共服务设施,全面抓好各项生产特别是农业生产,帮助受灾群众重建家园,促进灾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三是要下决心加快推进水利建设。经过多年持续建设,我们在大江大河治理上取得明显成效,但中小河流防洪标准低、小型水库度汛难度大、山洪灾害防御能力低、抗旱基础设施薄弱,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尽快启动水利重点薄弱环节工程建设,加快水毁工程恢复,加大抗旱工程建设力度,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加强重点圩垸整治,尽快提高城乡防洪、排涝、供水、抗旱能力。四是要大力加强防灾减灾工作,坚持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政府社会协同,提高对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和抵御能力。要科学防灾、积极避灾,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开展山洪和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加快建立地质灾害易发区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应急体系,推行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建立基层防御组织体系,强化重点目标安全防范,切实做好山洪、泥石流、滑坡、城市内涝等灾害预防工作。

同志们,我国“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任务、重大举措已经确定,前进方向已经明确,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大力发扬真抓实干精神,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兢兢业业做好工作。一是要高度负责、甘于奉献,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把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看得比泰山还重,以昂扬向上的工作精神、百折不挠的工作意志、尽心尽责的工作态度,结合实际贯彻好中央方针政策,始终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做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二是要集中精力、心无旁骛,扑下身子抓工作,把心思放在抓好工作上,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上,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学习和掌握做好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本领,多做基础性、长远性工作,努力提高水平,为党和人民事业顽强奋斗、扎实奋斗、不懈奋斗。三是要一抓到底、善始善终,既要有思路、有部署,又要抓实施、抓落实,建立健全抓工作、抓落实的责任制,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密切跟踪工作进度,切实加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加强和改进工作,抓住实现工作目标不放松、落实政策措施不放松、解决现实问题不放松,切实把各项工作抓出成效。

最后,希望全党同志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一中、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大力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脚踏实地,奋发有为,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