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

刚刚结束的全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会议指出,陕西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全省各级党员干部应该坚持党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延安精神,以为民的立场、爱民的本色、亲民的作风实践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党中央在延安生活、战斗的13年,是在艰难的环境中艰苦奋斗,实现由弱变强、由局部执政走向全国执政的13年,是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方法,积累治党、治政、治军丰富经验的13年,是中国共产党密切联系群众,赢得人民支持、拥护和信赖进而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基础的13年。在延安时期,经过党中央和社会民众的丰富实践,培育形成了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指导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

一、延安精神内容丰富,包含多个方面,但是核心和灵魂是群众路线。我们党在延安时期,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以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为最高标准,以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建立并保持了党同人民群众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血肉联系,创造了“党的历史上党群关系最好的时期”。正是因为在延安时期形成了以群众路线为基本内容的群众观,才帮助中国共产党赶走了日本侵略者,瓦解了国民党政权,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二、延安时期是党的群众观走向成熟的时期,其内容博大精深,涵盖多个方面。

(一)肯定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对社会发展起着主要决定作用,这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马克思指出:“历史上的活动和思想都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列宁强调:“决定历史结局的是广大群众”,作为自觉的历史活动家的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中国共产党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并将群众观付诸实践,创造了辉煌的十三年。党在延安时期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党强大的后盾,是党的生命之根、力量之源、胜利之本,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

(二)要尊重人民群众的实践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的认识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的权力主体地位。

(三)保障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要赢得人民的支持,党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并以此作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根本依据。延安时期,在日本侵略者疯狂进攻、国民党经济封锁的恶劣环境下,党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放在第一位。

(四)加强对人民群众的教育。延安时期,党中央采取了多项措施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先后创办了1380多所学校,通过大力倡导和弘扬抗大精神鼓舞激励人民群众,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帮助农民摆脱愚昧,破除迷信,讲究卫生。

三、坚持正确的群众观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成功的基本经验。随着生产关系的调整和经济体制的变迁,党面临着“四大风险”和“四大挑战”,其中最核心的是少数党员干部脱离了人民群众,思想上轻视群众,感情上冷落群众,对群众的困难和疾苦漠不关心,这严重削弱了党的战斗力。最近,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努力解决作风不实不正不廉问题,这本质上就是要整治党的作风,恢复与人民群众的密切关系。在这种情况下,重温延安时期党的群众观,要求我们:

(一)强化宗旨意识。提高党员的党性修养,强化宗旨意识,牢记党来自人民、服务人民,把人民群众的立场作为谋划工作、落实决策、化解矛盾的根本立场,把群众是否赞成、是否答应、是否高兴作为衡量我们工作得失的标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具体而言,强化科学执政的理念,增强联系、团结、服务群众的能力;强化民主执政的理念,善于听取民意、汇集民智、聚集民力;强化依法执政的理念,在制度框架内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按照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依法执政。另外,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廉洁自律、洁身自好,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真正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二)贯彻群众路线。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的创造热情,开阔工作视野、完善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效率。其一,大兴调研之风,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领导干部要下基层,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群众中汲取营养,挖掘群众中隐藏的智慧,防止“闭门造车”、“唱独角戏”。其二,大兴实干之风,真正做到到群众中去。“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真正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关注群众需求,维护群众权益,说群众想说的话、办群众想办的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要真正做到敏锐感知群众冷暖,关切群众诉求,自觉解决好人民群众所关注的医疗、就业、教育等问题。

(三)加强制度建设。加强党的群众观教育不应仅停留在口号上,关键要加强制度约束,使党的干部将党纪国法内化为个人的素养,外化为行动,真正推进群众路线的贯彻。首先是完善服务群众制度、联系群众制度、信访制度,使干部下基层、接待信访等行为制度化、常态化,让党员干部觉得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而不是运动式的一窝蜂或者随大流;其次是将干部是否贯彻制度作为评判是否合格、提升的标准纳入考核体系,不断健全完备的选人用人机制,切实选拔能够密切联系群众的党员干部;最后,建立党内监督同人民监督相结合、法律监督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机制,对人民群众缺乏感情、无视人民的利益和要求而人民群众又反映强烈的领导干部要严惩。

(四)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创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形式,通过报纸、网络、影视作品、文学艺术等形式宣传党的群众路线,通过主题演讲、典型示范等方式宣扬党的群众路线,通过制度引导、舆论监督等方式推动党员干部实践群众路线。

责任编辑:葛立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