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和促进经济转型需要。包括:深化新时期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选择突破口的需要;带动港口腹地发展的需要;各类园区整合与转型发展的需要;以及为企业实现购销全球化创造环境的需要。我国实施对外开放,从深圳经济特区,到上海浦东新区,再到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先后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里程碑。目前,贯彻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必须做好以深圳港为龙头的珠江三角洲、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和以天津为龙头的环渤海经济圈的新时期发展。这其中以上海浦东新区进行突破,建立自由贸易区作用更大、意义更重要,因为这三个地区以长江三角洲在中国未来发展中意义更大。
国家确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其出发点是在更高水平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其重点内容构成了进一步改革的方向。综合配套改革要选择突破口,就需要确定在机制、体制上与国际通行做法的结合点。在上海浦东试点建立自由贸易区是适宜的选择。自由贸易港区带动港口腹地经济发展问题在世界备受关注,而且是各国建立自由贸易港区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要求。这主要是由于自由贸易区与腹地的后向联系带来的,如自由贸易区国内外公司对供应链体系进行腹地生产组织、服务和配送安排;对企业购买国内原材料或通过国内公司进行原材料、产品生产转包等等,促使腹地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带来经济效益的提高,形成自由贸易港区经济与腹地经济发生广泛的联系。
此外,目前在不同城市设立的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特区型地区,虽然对所在地区的改革开放有一定成效,但也出现了现状与设计初衷不符、功能交叉、政策不协调等情况。特别是保税区还出现功能偏离原意、名不符实(包括中英文名不对应)引起国际社会费解,一些保税区的环境已出现缺少吸引力的情况。因此,迫切需要采取措施,引导各园区之间相互配合、良性互动,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近年来,各地都不同程度地采取了某些自认为向自由贸易区过渡的变通做法,却导致各类园区运作不规范,存在隐患。为探索有益做法、化解风险,我国应做第一个自由贸易区的试点。在中国各类园区政策整合的基础上,提升深化政策体系,是中国各类园区进一步发展的目标模式选择。同时,企业的跨国经营要求我国沿海特殊经济区具有高效、便捷的通关要求,此条件必须在“境内关外”才能做到,这是对现代自由贸易港区开发开放提出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现实要求。
建设自贸区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必然选择
《经济参考报》:建设和发展自由贸易区,对于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有哪些?
王茂林:若要了解建设发展自由贸易区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首先必须明确其作用。建设和发展自由贸易区,除促进一国的改革、对外开放和提升经济自由化的水平等主要作用之外,还有下述作用:一是可以提供就业机会和人力资本。自由贸易区本身占全球就业数量少于1%,并不是主要的就业来源,但其对就业的间接影响非常大,可带动周围乃至举办国的发展和就业。二是可产生比较明显的出口绩效,为主办国家或地区创造外汇收入。三是关税减少和非关税补益同时存在,可增强后向联系,促进腹地经济发展。四是推动技术转让,促使发展升级,并提高地区物流效率和进入全球价值链的机会。这些方面都是世界公认的。
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多极化和全球化仍是主流趋势,随着世界经济重心东移和中国和平崛起,中国仍需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创新利用外资方式,鼓励外资投向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区域协调发展和科技创新领域。从而在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上,释放国际影响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因此,坚定不移地实现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更进一步对外开放,在更大范围内、更宽领域和更深层次上,扩大开放程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依托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和发展,努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自由贸易区也在持续地创新发展。在参与全球经济贸易一体化进程中,中国若要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就应该有自己的自由贸易区。上海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城市,而且已开始后工业化社会的某些进程,是率领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城市。党中央、国务院对上海发展航运中心提出进一步的要求,为了使上海能在我国新的历史时期,在发展和改革开放中起领先、示范和带动作用,在上海浦东新区试点建立和发展自由贸易区是非常必要的。
同时,从我国经济的强劲发展和货物运量及集装箱生成量和运输量全球领先的情况看,需要在境内建立高效实现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等功能的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当前在我国境内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国内一些港口成为其他国家或地区国际航运中心的喂给港。境内港区未有自由贸易港区是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之一。综观国际上现有的国际航运中心、集疏运枢纽、物流中心,都具有自由贸易港区。它已成为国际航运中心、枢纽港和物流中心不言而喻的必要条件。无论是转运、重整货物、采购、配送或者加工等工作的便利化,都要免除通关等繁杂手续,故需在关外进行,也就是说在自由贸易区内构筑宽松环境可有效完成上述功能,增加吸引力,或者说与国际通行的做法相衔接,要有效做到上述提及的五大功能,必须在境内关外进行才能高效实现。
上海浦东新区具备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条件。我深信,上海市有能力完成国家交给的、试点建立第一个国际意义自由贸易区的重任。同时,试点建立自由贸易区,也将成为我国深化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