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加大社会养老压力是北欧国家普遍面临的问题。其中,芬兰是欧盟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2011年该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增至18.14%。
在芬兰,政府为每位老年公民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在全国范围内待遇平等,所有纳税人均可受益于养老保障制度。根据这套保障体系,老年人一般能够领取退休金、养老金、住房补贴和保健津贴。但为了即将到来的老龄社会,芬兰政府制定了新的战略政策和法律法规,力图增强老年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独立生活能力和社会活动参与度,减轻社会养老压力。
优先保障居家养老
芬兰的老年人多数住在自己家里,通常称为居家养老,政府和社会福利部门会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完善的家庭服务。不管住在那座城市,都会有当地社会服务部门的家庭服务人员定期上门,帮助老人打扫卫生、购物、做饭。卫生保健站的护士每周会上门探望。此外,社会福利部门还根据老人的生活特点对住房进行维修。
居住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的老人,手腕上通常会戴一只特殊的安全表,这是专为独居老人设计的安全报警装置。只需按一下安全表上的红色按钮,报警装置就会将信号传递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的电脑中,储存着所有注册老人的个人资料和病历。监控中心接到报警后,会给老人家中打电话。如果电话无人接听或对方讲不出话,监控中心会立即派救护车赶到现场。
为帮助居家养老者调剂生活,赫尔辛基社会福利部门正在普及老人日托服务。每周一到周五,日托机构用专用出租车,把老人接到娱乐中心,为他们提供早餐、午餐和咖啡。老人们可以在一起做手工、健身、玩游戏、聊天和散步。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