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改革会如何进行?(4)

中国经济改革会如何进行?(4)

当下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户籍需求错配。小城镇户籍已经基本放开,但对农民却并没有多大吸引力:欠发达地区的小城镇就业机会匮乏、公共服务不足,当地农民大都选择到发达地区做“伪市民”;真正有吸引力的是大中城市,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优渥,就业机会多,但目前来看开放之路困难重重,关键在于,大中城市的公共资源仍然有限,承受不了过量人口的涌入。其实户籍只是获取公共服务的牌照而已,积分制和居住证制是一条可行之路,居住证保障市民的基本公共服务,未来这些公共服务将在国家一级统筹,并且跨区域调节转移支付。更多的优质公共服务则根据积分数量上升逐步最终现实并轨。而耗资巨大的住房服务方面,健全保障房分配制度,推进公租房、廉租房并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也要同常住人口相挂钩,并可以进行跨省市调剂。此外还需要提升城市化核心区域内的卫星中小城镇的公共服务提供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来增强中小城镇户籍的吸引力。

理顺国退民进的逻辑

最后,国企改革则事关公平市场环境建立,进而决定全社会资源市场化配置的最终实现。

国有企业的主要弊病,诸如产权不清、效率低下、与民争利等,早已众人皆知。据盛洪测算,2010年仅在银行、石油、电信、铁路和食盐等五个垄断行业中,行政性垄断带来的社会福利损失就高达19104亿元。但在全球竞争环境下,国企对中国经济的创新活力和长远发展动力有关键性影响,利益攸关方众多,博弈过程复杂,最佳实践还有争议。

预期主要改革方向是国有资产覆盖领域的调整和国有资本的有序进退。国有资产必须进行分类管理,这是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效率,以及确定合适的国有经济布局的基本前提,只在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实现相对控制。而其他一般性竞争领域则应该是完全交回给市场。即便是在国有经济已经形成绝对优势的金融、军工、电力、石化、电信、煤炭、民航和航运等领域,也可以进行产权多元化,将部分股权转让给民资或者外资,实现国退民进,打破垄断,搭上市场效率的便车。

实际上,例如铁道部这计划经济最坚实的堡垒也已经被攻破,从政府的一个部门变为一家企业。而刚公布的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方案要求,支线铁路、城际铁路、资源开发性铁路的所有权、经营权率先向社会资本开放,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既有干线铁路。未的来城市化过程中,类似的也会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建设、城市运营和公共服务等领域。实践中,以BT、BOT、BDOT为代表的市场化模式正在成为主流,推广难度也较低。

无数的案例证明,私有化不一定必然会带来效率的提升,但竞争一定会。又例如在电信行业,三大电信运营商被新兴的轻型运营商OTT,例如腾讯等围追堵截。所以整个市场的结构,比单一化某种资产或者资本的所有制形式更加重要,竞争性的混合产权制度安排是产生鲶鱼效应的一种手段。而资本市场规则的改进和银行体系的市场化会构成外在压力,促进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优化,这样国退民进的逻辑才能真正理顺。

最后一点,以货币形式存在的国企分红和退出得到的资本应全部划至全国社保管理机构以充实养老基金,再以财务投资形式重新回笼到资本市场进行保值增值,为消化未来国民养老的隐性负债提供支持,即实现国有资本积累成果的全民共享。

七大改革有助于解决诸多热点问题

可以看到这是一个复杂的相互嵌套的系统性改革,这个复杂系统的全面解决方案,靠独自或者局部的摸石头可能不是一个有效率的方法,中国的改革历来是实用主义和问题导向。而七大改革的协调和配套推进将有助于解决当前诸多的热点和痛点问题,正如严复所说“制无美恶,期于适时。变无迟速,要在当可”。

而在完成这些顶层设计以后,预期新型城镇化中长期发展规划也会在年底前后出台。其实当下反腐倡廉、治理整顿、规划设计这些铺垫工作,都是为进一步发展做铺垫。新一轮发展的目标是以逃逸速度在10年内冲出中等收入陷阱,再次加杠杆势在必行,但必须加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可以理解,目前政府反复摸底资产负债数据,目标就是下力气推动建立公开、透明、规范、完整的预算体制,提供制度约束的同时,完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控制措施,为未来的城市化发展保驾护航。更进一步看,笔者把下个10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动力和逻辑概括为:七大改革拉动新三驾马车,全面升级中国经济。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