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与道理的关系
人民群众,特别是中国的老百姓,对于执政者有一种天然的情感需求,特别注重是否与他们形成了情感的连接纽带,所以我们党特别强调广大党员干部要对人民群众抱有深厚的感情,带着感情做事。我们所树立的先进典型,其事迹之所以感人,往往不在于干出了惊天动地的事业,而在于做出了可歌可泣的事迹。我们的理论工作者,也常常用 “鱼水关系”、“蛙水关系”、“油水关系”、“火水关系”来比喻党与群众由近及远的关系,借以提醒广大党员干部要在感情上贴近群众。自命不凡、妄自尊大,对人民群众没有感情,当然干不好工作。但是,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作为个体的人与作为群体的人,在心理上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表现,群体冲动而急躁、易受暗示和轻信,其情绪夸张而单纯,易走向极端。这就提醒我们,构建合理的党群关系,除感情纽带之外,还应当有更多更重要的内容,比如制度、法律等。制度法律是大道理,感情是小道理;大道理恒常,小道理易变;大道理管着小道理。干好治国理政这件大事,不能仅靠“感情用事”,而必须时时想着,运用市场经济手段、民主法治手段、舆论引导手段做好群众工作,这才是根本性、基础性的工作。我们之所以担心一些地方和部门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搞“一阵风”,主要是看到一些党员干部习惯于以小恩小惠、蝇头小利换取群众一时的鼓掌与喝彩,而他们还认为这就是干出了“成绩”,并为此洋洋得意。这非常值得警惕。
外求与内求的关系
广大党员干部是群众的引领者和指导者,做好群众工作,搞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要的工作都是由党员干部承担的,出了问题,关键也在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列宁同志说过,政治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科学,关键在于遵章守纪、掌握规律;艺术,关键在于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我们党做好群众工作的历史经验看,我们既要讲科学,又要讲艺术,二者缺一不可。周恩来同志说过,“我们应该做到,既要领导群众,又不脱离群众;既要身先士卒,又不要突出个人。把这两者结合起来,这是最高的领导艺术,也是最好的群众工作方式”。这就对党员干部的工作方法和工作艺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根本上看,群众工作既是党进行领导的基本方式,又是党进行自我提升的基本手段;群众工作是一种高度依赖于人的工作,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具备高明的政治智慧和高超的政治技艺。因此,领导干部要搞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能仅仅依赖于上级,即不能仅仅 “向外求”,还必须依赖于自身的德行、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即“向内求”。当前一些单位搞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时处处、口口声声都是“群众”,把群众高高举起,而忘记了提高领导素质和领导能力恰恰也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不注重自我完善、自我净化、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其结局,很可能是在活动结束时把群众又轻轻放下,效果可想而知。
观点与路线的关系
主要源自唯物主义的群众观点,与主要源自唯物辩证法的群众路线,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群众观点主要解决世界观问题,群众路线主要解决方法论问题。没有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就会流于形式主义和表面化,失之于油滑;没有群众路线,群众观点就会陷入理想主义的泥淖,失之于迂腐。群众观点属于“知”的范畴,群众路线属于“行”的范畴,正确的做法应当是“知行合一”。当前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某些地方存在的问题不是对于群众观点的认知和理解不够,而是对于群众路线的把握和运用不够。体现在具体工作中,往往以谈感想、表态度、说体会、写汇报,取代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地为人民群众做务实而具体的工作,特别是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手足无措;说想法才思泉涌,拿办法智穷力竭,这显然很可气而又可笑,是对人民群众极端不负责任的表现。
党与群众的关系,如同多种多样的琴弦,一头连着党,一头连着群众。贯彻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张弛有度、收放自如地弹奏出行云流水般的华丽乐章,这需要具备娴熟的技艺,也需要思想和才华。我们说群众工作是一门充满政治智慧的大学问,原因就在这里。
□黄相怀(作者系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室副主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