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退出
对中国经济产生一定影响 2013年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转型的阶段,经济增长的速度在下台阶,工业需求低迷造成很多行业产能过剩,原有的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人民币升值造成出口的压力越来越大,房地产市场价格依旧高悬。中国经济在转型过程中依然面临巨大的挑战。在中国经济面临转型的过程中,美联储退出QE,会在流动性、货币政策等多方面对中国经济产生短期和长期影响。
首先,资本外流可能导致国内“资金池”流动性趋紧。鉴于美元在决定全球流动性方面的核心作用,一旦掌握全球货币“总阀门”的美联储开始逐渐减少每月的证券购买计划后,全球的货币基数将由滞止转为下降,这是导致国际资本回流的重要推动力,势必导致中国“资金池”水位下降。数据显示,短期资本流入中国的热情下降。在岸与离岸人民币价格差的变化,反映了海外市场对人民币资产需求的变化,也引导着短期资本流动的方向。从2012年10月至2013年4月,人民币市场离岸价格持续高于在岸价格,表明海外市场对人民币需求旺盛,资本快速流入中国。
其次,人民币贬值预期强化将加大偿付性负债风险。尽管中国持有大量外汇储备,经常项目顺差局面短期内不会改变,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避免人民币贬值预期。在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的高峰时期,海外市场就一度出现过人民币贬值预期。未来如果再度出现资本大规模逃离新兴市场现象,不能排除海外市场再度出现人民币贬值预期。如果人民币单边贬值预期持续时间较长,国内企业会增加外币资产和人民币负债,还可能引发国内家庭部门用美元存款替代人民币存款。这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国内货币市场的流动性供应、资产价格以及对中国经济的信心都会面临冲击。
再者,部分原材料部门和其它进口替代部门压力加大。美联储逐渐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对大宗商品价格会带来下调压力,国内相关大宗商品企业的利润和生产会受到影响。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从2013年2月份到5月份,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已经下降6.2%,其中非燃料商品下降4.9%,燃料商品下降6.8%,石油价格更是下降7.9%。此外,进口品价格下降,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国内进口替代部门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压力。
因此,应对美国量化宽松退出,中国必须做好短期和长期的准备,从汇率政策、货币政策以及资本管制等方面加大缓冲,加快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增强应对美联储退出QE的政策空间。 (作者系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主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