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哲学社科工作须根植于人民群众

甘肃:哲学社科工作须根植于人民群众

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是党和人民的事业,它扎根于人民,来自于实践,离开了人民群众和火热的社会实践,学术研究就会失去方向和灵魂,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教育引导各级社科战线的领导干部和科研人员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始终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运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根本方法开展学术研究。

不断加强理论修养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只有用通俗易懂的形式,才能使群众更容易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和实质;只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着力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只有用科学完善的理论知识,才能指导实践推动具体工作;只有以创新的精神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才能当好党委、政府的思想库和智囊团。这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修养,真正把握科学理论的精髓,同时密切关注国家改革建设的进程,把握社会发展的实际。这样,理论研究才能更加贴近实际、深入人心。

加强理论修养,就是要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以与时俱进的态度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增强政治信念的坚定性、政治立场的原则性、政治鉴别的敏锐性、政治忠诚的可靠性。而这一切,一刻也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哲学社科界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通过不断加强理论修养,进而深入挖掘群众路线的精神内涵和现代价值,将群众路线落实到研究工作中去。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要紧密结合世情、国情、党情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解决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如何进一步切实贯彻群众路线的问题。哲学社科工作者要不遗余力地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历史依据、实践经验和理论支持,走群众路线,为人民做学问。要以党和人民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真正写出为现实需要,风格朴实、具有中国话语特征的民族特色的研究成果。

时刻站在时代前沿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社会科学界是高级知识分子集中的领域,聚集着大批知识、思想和学术精英,这就要求站在时代的前沿阵地,站在民族和国家发展的高度,把群众路线与党和国家各种方针政策有机结合起来,以长远的眼光看待群众路线问题。社会科学界要植根于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肥沃土壤,总结中国改革开放前后群众路线的经验和教训,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坚持群众路线的伟大实践,界定人民群众概念、范畴,并在世界政党建设的大道上,兼收并蓄,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彰显中国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首先,要把最广大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环境日益复杂,人民群众的观念倾向和利益诉求呈现出多样化特征,社科界要本着“学术乃天下公器”的信念,把最广大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通过科学的调查研究,客观全面地反映人民群众的真实意愿。在这个过程中,掌握第一手资料,形成对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决策有建设意义的对策和建议。其次,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群众路线不仅是一个重大的实践课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学术问题,需要社科界在理论学术层面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为党和国家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和决策建议。群众路线问题极其复杂,所涉及的内容往往因时而变。改革开放以来,国情、世情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也为群众路线的贯彻执行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特别是党群关系,从主流来看是好的,但正如习总书记所说的“必须看到,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如何遏制党内这些不良风气,消除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各种因素,需要社科界将群众路线作为重大的实践和理论学术课题,展开务实而有效的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在理论层次上构建出符合时代要求的群众工作范式。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