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 十五届三中全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2003年 十六届三中全会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国企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等。
2008年 十七届三中全会
推进农村改革
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改革决策,都是在党的三中全会上做出的。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说,从党的十四大以来,一中全会和二中全会主要是人事工作方面的部署安排,而三中全会则是出台重要改革政策和体现新一届领导施政纲领的会议。七中全会则担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
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改革序幕
例如,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之后以安徽凤阳小岗村包产到户为开端,中国农村掀起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村体制改革浪潮。自此,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社会建设新时期。
1984年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明确指出,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不是计划经济,而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并强调了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由此,中国改革从农村走向城市。
在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背景下召开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将党的十四大确定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体化,提出了企业改革、市场体系建设、宏观调控体系建设、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改革、农村改革等八个方面的改革内容,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