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届三中全会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到2010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提出了“贯彻土地承包期再延长三十年政策”等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须遵循的方针。
中国加入WTO后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其中规划了今后十年的经济改革蓝图,提出了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并明确了“国有制不等于公有制,混合所有制经济特别是股份制也是公有制”,以及“法律没有明令禁止的领域非公有经济都可以进入”。从此,中国改革进入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
十七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部署,制定了“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等方针,提出了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立保护补偿机制、逐步缩小征地范围等原则,中国农村改革迈上了新征程。
竹立家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二届三中全会、十四届三中全会、十六届三中全会都具有标志性意义,诠释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从启动、展开,到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进程。
采写/新京报记者 王姝
全会召开有何规律?
●一中全会
一般在党代会闭幕第二天召开,会后新中央领导班子与中外记者见面。
党代会闭幕当天会选举出新一届中央委员会,随后就在人民大会堂,新当选的中央委员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一般中午之前就能开完,之后,新任的政治局常委们将与中外记者见面。
●二中全会
一般在党代会第二年的两会前召开,为其提交中央机构人选。此次会议提出新的各中央机构人选,然后将名单推荐给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
●三中到六中
从党代会第二年起,中间三年将召开这四次中央会议。
●七中全会
一般在下次党代会开幕前一周左右召开,完成承前启后作用。这次会议将决定下一次全国党代会的召开时间。一般来说,此前中央政治局会给出一个建议时间供讨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