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导刊》:邓小平1986年曾论述:“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四个现代化的实现。”然而,政治体制改革也是这个世界上最难实施的改革,因为政治体制一旦改革,意味着要对权力集团进行权力的重新界定与重新分配,必定会遭遇来自权力集团内部的重重阻挠。无数史实也证明,大多数改革都是兴于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外延,而止于政治体制改革之内核。历史上,大多数改革都因为种种外部际遇与内部因缘,最终在政治体制改革上遭遇“滑铁卢”,前功尽弃。
竹立家:你说得很对。从人类文明发展史来看,一个社会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而是社会财富和价值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公平分配。社会发展过程的中断,除了外来入侵之外,大多是由社会内部分配不公所引起的。中国的发展转型,说到底是“社会结构性”转型,是社会价值和资源在社会公众之间公平分配的改革,是以公共精神对公共权力进行配置的改革,是从制度安排上确实实现了民众的选举权、参与权、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的改革。只有民众成为“改革主体”,成为改革的主导力量,我们才能建立一个“共享发展成果”的社会,一个公平合理的社会、一个民众满意的社会,只有这样,我们也才能建立一个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新经济导刊》:“让民众成为改革主体,成为改革的主导力量”,这听起来太好了,但要真正实现这一点,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公民意识的更大觉醒。经济社会的未来发展,需要新时代的青年人拥有更多的主人翁意识。
竹立家:是这样的。我认为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内部,形势严峻,同时面临着艰巨而复杂的“制度和文化变迁”任务。为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的、民众幸福与尊严得到普遍实现的社会,我们的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和政治行政体制改革任务才刚刚起步,异常艰难,其结果取决于我们的智慧和“社会良心”。
《新经济导刊》:不过,对于没能亲历过从“文化大革命”到“改革开放”经济大转型的新一代而言,倘若不能透过发展中的“GDP神话”,认清改革的严峻形势和艰巨任务,甚而对改革意义有所误解、对改革目标有所偏离,势必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未来中国发展方向和民主法治进程。
竹立家:但实际上,在现代世界,GDP神话几乎弥漫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头脑。我们知道,GDP只是权衡和反映经济体表现的一个简单指标,只是家庭、企业和政府支出的总和加上净出口值。它不能反映一个社会的公平程度,不能反映一个经济体内国民的富裕程度,更不能反映社会公民的幸福程度。GDP不能解释一个社会在高速经济发展下的深刻的贫富分化,不能解释一个经济体内的国民为什么“勤劳而不富裕”,它也不能解释快速经济增长所掩盖的权力腐败。一句话,它不能解释一个经济体和社会的整体发展状况。
一个经济体或社会是不是可持续发展,是不是一个和谐幸福的社会,关键还在于整个社会的制度体系,在于对公共权力的制约,在于公共政策的质量,在于公共服务的供给和社会保障。离开了这些关键性领域的改革,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就不可能实现,我们所坚持的社会理想也不可能实现。
《新经济导刊》:除了智慧和“社会良心”,您最期望下一代改革中坚力量具备什么样的关键素养?
竹立家:社会理想需要薪火相传。不仅下一代改革中坚力量需要带头奉献和牺牲精神,我们的全体国民都需要这样的带头奉献和牺牲精神。离开了这种精神,我们就不可能实现核心价值。
《新经济导刊》:“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不过也有一种悲观论,认为现在已经到了一个“末法时代”,社会理想和崇高精神正在远去。
竹立家:我不这样认为。恰恰相反,我始终相信,在我们这样一个具有浓厚传统文化氛围的社会,国民具有勤劳、智慧、和平、服从、亲和政府等诸多优良品质,只要能正确地、公正地行使公共权力,按照公共精神和公共利益的原则运用权力,清正廉洁,我们的经济社会就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社会就会安静祥和,民众就会幸福安康,国家就会兴旺发达,我们也就不会把中国的发展看成是奇迹,而会把它看成是一个自然而然的发展过程。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新经济导刊》:正如您前面所讲,现在GDP总量的增长,似乎并没有引出民众幸福感的显著增强,甚至2009年以来“国进民退”成为了国内颇受争议的现象。因此有学者认为,由于国有企业是行政部门的一个衍生品,垄断利益背后往往是行政力量和部门利益,而行政部门的权力又不受约束,那么所谓“国进民退”,究其本质而言是“官进民退”,似乎与“藏富于民”这样的现代文明价值观及“共同富裕”这样的社会价值目标渐行渐远。
竹立家:你这里其实提到了一个本质上的“政治哲学”命题:“民富国强”或“国富民强”。虽然哲学近些年有些失落,我们已经习惯了用“经济思维”而不是“哲学思维”,但对“民富国强”或“国富民强”这一命题的深度思考必须深入哲学层面,即从“人类文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高度进行思考。
政治哲学主要研究“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一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或一个政府的合法性,一个国家的强盛,主要体现为社会资源与价值在社会公众之间得到了合理公平的分配。社会公正不公正,民众满意不满意,从哲学角度看,从社会基本价值角度看,最根本的还是公民权利和社会公平的实现程度。我们社会的最高道德标准是“民强”,民生幸福与社会公正相关联,而尊严则直接体现了民众在社会现实中基本权利的实现。
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建成一个强国的基础是民众的富裕安康以及基本权利和幸福生活的实现,也就是目前一直强调的民主政治和“民生建设”。国家强大不强大,表现为三个基本方面:一是有一个公正的制度体系;二是有一套稳定合理的价值体系;三是社会财富的持续增长。而这三者最终都为全社会“共同富裕”的价值目标服务。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