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从理论走向现实(4)

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从理论走向现实(4)

四、哲学批判与生活世界

林进平:您和杰里·柯亨(Jerry Cohen)、乔纳森·里(Jonathan Ree)、斯科特·梅科尔(Scott Meikle)等人共同创办了《激进哲学》杂志(Radical Philosophy)。[9]我很想知道,是什么原因促使您和朋友们创立这本杂志以及这种哲学思路?

塞耶斯:我们创立《激进哲学》,主要是出于对当时哲学界和哲学教育的不满。当时哲学的学院化倾向越来越严重,成为一种脱离生活实际、无助于社会实践的所谓“高雅的职业”;大学的哲学教育成了一种学生难以参与其中、只有教师孤芳自赏的“高深的学问”。这种“高深的学问”严重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得学生只能揣摩老师,模仿老师去思考。这让学生们在老师面前似乎显得笨拙与无知。但是,真正无知的,或造成这种无知的,并不是学生,而是学术的意识形态。正是不满于哲学的学院化和学术意识形态,我们创办了《激进哲学》。

林进平:据我所知,《激进哲学》的一些创刊诉求与当时法国的“五月风暴”和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有些类似。《激进哲学》的创立是否受到这些思潮的影响呢?

塞耶斯:是的。我和其他几位创立者都是20世纪60年代的学生,我们都参与了反越战争、反美帝国主义的学生运动。法国1968年的“五月风暴”与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对我们的思想确实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林进平:激进哲学作为一种哲学思路,在批判风格上颇为接近马克思主义,那么《激进哲学》这本杂志是否算得上一份马克思主义的刊物呢?

塞耶斯:《激进哲学》不是也从来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出版物。当初创立这一刊物时,我们讨论过是否应该将其归在马克思主义名下。但我们考虑到马克思主义在英国还不够强大,所以就没有将其归于马克思主义。我们当时创立这份刊物的本质目标是想创立一个论坛,以使所有左派的、激进的思想家都有一个表达思想的平台,但我们又避开具体的政治立场。对于这方面,我们在《激进哲学》的创刊号中作了说明。由于在当时的英语世界没有这样的哲学刊物,因此这份刊物从一开始就在英国的大学院校里取得巨大的成功,成立了各个分部,讨论各种激进的思想,并倡导哲学教学方式的变革。

林进平:尽管《激进哲学》不能完全算作马克思主义的刊物,但是,激进哲学无疑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的精神,展现了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左翼思想家介入生活的诉求。您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英国:一个概览》这篇文章中,一方面深信“马克思主义在理解和回应现代社会的问题上,依然提供了最为全面和最为有力的理论资源”,另一方面又深感马克思主义在欧美的复兴还有待加强。[10]那么,其中的主要困难是什么?

塞耶斯:我想困难有很多。其中的一个主要困难就是,在欧美缺乏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和政党。因此,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比较分散,在欧美学术界没有获得主流的学术话语权,对欧美社会的影响还相对有限。

林进平:不过,我比较好奇的是,虽然马克思主义研究在欧美没有获得这样的支持,但其研究却常常表现出建设性,而社会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虽然获得支持,但原创性仍然不足。目前看来,社会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还较多地向欧美学界学习。尽管这种学习是必要的,但研究者的研究水准却与其所获得的国家支持有些不相称。这是一种奇怪的现象,不知您如何看待?

塞耶斯:我也觉得是一种奇怪的现象。但我不知道具体原因。不过我希望以后会改变,也相信以后会改变。

林进平:马克思主义在欧美学界不属于主流思想,但保存和发挥了哲学的批判精神,这是不是它富有原创性的原因之一呢?我觉得,以哲学的自由精神为诉求的学者和思想家,似乎充当了“社会的啄木鸟”的角色,他们的职责和使命也许不在于给意识形态提供诠释或辩护,而在于以批判者的视角去发现社会的问题和不足。

塞耶斯:是的。尽管在马克思看来,哲学也是一种意识形态,但哲学的精神在于其批判精神,没有批判精神就不成其为哲学。如果回顾马克思及其时代,我们会发现,不论是被马克思批评为意识形态家的鲍威尔和蒲鲁东等人,还是马克思本人,他们对当时社会问题的不同批判都共同地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哲学如果不能发挥其批判功能,哲学的知识分子如果不能通过理性的研究去介入和规范这个社会,就是一种资源的浪费。马克思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通过批判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缺陷,使人类看到了自身的问题,从而才有机会去避免和解决它们。

注释:

[1]Sean Sayers,“The Importance of Hegel for Marx:Reply to Zarembka”,Historical Materialism,No.8 (Summer 2001),pp.367-372;Sean Sayers,Marxism and the Dialectical Method:A Critique of G.A.Cohen(1984),reprinted in S.Sayers and P.Osborne (eds),Socialism,Feminism and Philosophy:A Radical Philosophy Reader,(London:Routledge,1990),pp.140-168; Sean Sayers,Marxism and Human Nature,(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8);Sean Sayers,Marx and Alienation,(UK:Palgrave Macmillan,2011).

[2]参见[英]肖恩·塞耶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英国》,载《现代哲学》2008年第2期。

[3]Terry Eagleton,“Self-realization,Ethics,and Socialism”,New Left Review,September-October 1999,pp.150-161.

[4]据塞耶斯自己介绍,在伊格尔顿的批评文章发表后,他曾应《新左翼评论》之约,在1999年11月写出《马克思主义与人性——对伊格尔顿的回应》(“Marxism and Human Nature:A Reply to Terry Eagleton”)一文,但《新左翼评论》在收到该文后却丢失了该文稿,随后又拒绝发表。

[5]Sean Sayers,Marx and Alienation,(UK:Palgrave Macmillan,2011).

[6]参见[英]肖恩·塞耶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英国》,《现代哲学》2008年第2期;[英]肖恩·塞耶斯:《马克思主义与道德》,《哲学研究》2009年第9期;[英]肖恩·塞耶斯:《分析马克思主义与道德》,载[加]罗伯特·韦尔、凯·尼尔森编:《分析马克思主义新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7]Sean Sayers,“The Human Impact of the Market”,in P.Heelas and P.Morris (eds.),The Values of the Enterprise Culture:the Moral Debate,(Routledge:London,1992).pp.120-138.

[8]Sean Sayers,“On the Centenary of Marxs Death”,inLabour Herald,Vol.2,No.27 (March,1983),pp.12-13.

[9]关于该刊物的介绍,参见[英]肖恩·塞耶斯:《激进哲学》,载《哲学动态》1991年第11期。

[10]参见[英]肖恩·塞耶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英国》,载《现代哲学》2008年第2期。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