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与“人类发展的下一步”(3)

中国道路与“人类发展的下一步”(3)

金德尔伯格——这位久负盛名的美国政治经济学大家,在《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一书中,引陈“不规则发展法则”理论:“在发达程度较高、新的文明处于领先地位的任何国家,当它达到一个临界点时,要超越这一界线向前是极其困难的,由此导致的结果是,人类发展的下一步不得不在世界的其他地方迈出。”[3]这种先见之明为人们揭示出世界格局变迁的未来画卷,这就是人类的发展将是永恒的,世界变迁的步伐终有其历史性的节奏与方向。

“人类发展的下一步”可能在中国迈出!西方的主导地位本来就不是一劳永逸的。目前的症候显示,西方这种主导地位正在或即将加快走向终结,中国虽然不会强推其发展模式,但中国道路的吸引力将增强。因为,中国道路不只是对个别国家有参考价值,其复杂的组成有着十分广泛的渗入式经验。世界进入中国引领的时代不足为奇。不管承认与否,这可能是世界经济历史性变迁的方向所在。在某些方面,中国引领已表现得十分突出,从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世界经济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等指标便可见一斑。汇丰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金于2012年12月9日发表报告认为:“我们正在从一个由美国(或者欧盟)引领的世界走向一个中国引领的新世界。”[4]

中国的成长必然经历普通国家难以想象的困扰

中国成长于全球化时代。中国经济腾飞始于国内改革与对外开放,即在逐步推进国内改革目标的同时,不断地融入世界,与国际接轨。这一过程与国际体系的利益是相辅相成的,更改这一发展轨迹甚至挑战国际体系并不符合中国的利益。当然,一个成长的中国,国家利益会进一步扩大到全球,中国与其他各方的得失并非完全一致,国际上对中国存在一些误解,也是可以理解的。中国发展到今天,与外部世界的互动还会继续加快,但这不是单向的,不只是中国适应外部世界的问题,而是外部世界也需要考虑中国的利益与核心关切。也就是说,外部世界也需要调整心态,适应中国。只有形成良性互动,才可能取得双赢或多赢。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远没有达到世界第一。但即使如此,《当中国统治世界》之类的书籍早已摆上畅销书的柜台。这类书籍更多地从经济角度入手,对中国成为世界经济霸权的前景作了全面解读。《当世界统治中国》的作者马丁·雅克就不相信中国崛起不会对世界构成巨大挑战,而是会以最深刻的方式改变世界。他认为,首先,中国将像任何崛起大国一样,不可避免地运用经济杠杆谋求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优势。其次,中国文化、历史同西方有很大的不同,其国、其政、其道自成体系,一脉相承,不可能变成全盘西化的国家。再次,当中国成为“霸权”国家后,不可避免地会以自己的价值观影响世界。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绝非一个知足常乐的小兄弟。中国未来对国际体系的影响将不亚于美国。日本崛起和珍珠港事件曾使西方面临巨大冲击,但与中国崛起带来的震撼相比仍要小得多。中国作为非西方大国的崛起,正使西方的“中心地位”面临丧失的危险。西方主导下的世界秩序将在未来数十年内面临最深刻的调整。

从国际政治发展观察,抛开强调权力与利益的古典现实主义大师如汉斯·摩根索等的理论及鹰派学者观点不谈,近年来,西方新版现实主义国际政治学著作中对大国崛起的前景可能更为忧心忡忡。米尔斯海默在《大国政治的悲剧》中,从理论逻辑上论证大国争霸的必然性,即以欧亚大陆可能出现的地区霸权对美国构成威胁这一美国式的模版命题出发,构建出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框架。他认为无论哪个国家在21世纪崛起,并且实力与美国旗鼓相当,都会对美国构成挑战。尽管作者认定此书不针对中国,但中国崛起之现状,自然成为挑战美国的最主要角色。因此,他不讳言美国必须要警惕中国崛起带来的威胁。

从历史轨迹中考察,无论过去的西方史学家,还是今天的学者精英,都不会否定中国曾有的辉煌。美国外交政策聚焦网站2010年2月曾刊文认为:“过去20个世纪中,有18个世纪是中国引领全球经济。”而对中国历史鼎盛期的考察,对一种代表当时地区秩序的“朝贡体系”复活的担忧,也被西方进一步夸大。

凡此种种,虽不代表西方对中国崛起的全面性看法,但却占据着相当市场,并在不同时期影响着一些国家的对华政策。冷战结束后,美国一直对华奉行“接触与遏制”战略,个别阶段侧重点也不一样。上个世纪90年代,克林顿总统第二任时,确立了“接触”为主轴的政策,但也有质疑,即美国缺乏反制手段。“接触+遏制”(congagement)遂成为克林顿对华战略的全部内涵。小布什时期,中美关系相对顺畅,甚至可谓是小布什留下的一份良性外交遗产。但美国仍不乏人指责中国利用美国反恐时机,扩大了在亚太特别是在东亚、东南亚的影响。奥巴马是打着“改变”的旗号上台的,中美关系作为一份良性外交遗产并无改变的必要,但是,从2009年美国重返东南亚起,奥巴马政府制定并加快了重返亚太的步伐。

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特别是伴随过多、过重的军事色彩,如军事演习接二连三,军事基地不断拓展,同盟与双边军事关系加强,无所顾忌地卷入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海争、岛争,让中国战略家心怀警惕。重返亚太的称谓虽有过调整,如“战略再平衡”等,但无论如何,作为应对亚太地区格局变迁的战略考虑,遏制中国是不言而喻的。美国借介入南海、钓鱼岛之争,图谋以此为支点,加紧构筑对华C型包围圈,更可谓是美国奉行对华战略遏制的风向标。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