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相互依赖的世界,大国之间的战争已变得不可想象。美国对华外交仍将是交往与遏制并重。中美双方已形成经济上的高度依赖关系,甚至可以“确保相互摧毁”,双方也有意发展全面合作关系,并正在尝试建立新型大国关系。但是,对“双方合作越是平等,就越有可能为获取支配地位而展开争夺”(金德尔伯格)的历史认知,美国作为霸权国家打压“老二”的心态绝不会放弃。对前苏联是这样,对其盟国日本也是这样。
中美关系仍是最重要的,中美两国有充分的理由合作并稳定发展双边关系。但是,忽视甚至否定美国对中国的战略遏制,绝不是一个成长中的大国应有的理智行为。只是在今天的时代,这种遏制已不同以往。首先,它不是冷战时期美苏组成两个完全不同阵营之间的对抗,而是在同一个国际体系内的战略打压,也可称是“内部矛盾”的进发。其次,它不再以两个力量之间的军事较量为先导,即主要为发展能“确保相互摧毁”战略力量展开军备竞赛,而是利用军事上的绝对优势钳制相对较弱的一方,同时发展包括软、硬实力在内的政治、经济、外交规则制约中国。三是不再以第三方为势力范围或发展与第三方的关系针对另一方,双方在第三方(包括国家和多边)问题上可能存在分歧,可以以此向另一方施压,但中美在第三方问题上也可能存在共同利益。最后,这种战略较量可以抵消相互的影响,但也存在扩大彼此利益的可能,毕竟当今的世界面临很多非传统安全挑战,需要联手共同应对。
和平发展是中国成长的必然选择
经过数十年的持续发展,中国到了“处于近代以来最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重要时刻”。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光荣而艰巨,推进民族复兴,道路选择关系事业成败。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1月6日重申,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未来中国发展的方向性选择。在对外战略方面,面对日益复杂的世界形势及各种外部因素的困扰,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对世界的郑重承诺。和平发展也是和谐发展,它不只是对外,而应是国内外统筹考虑的应有之义。没有国内的和谐,也难有良好的外部环境;没有外在的和谐,也难关门独享和平。2013年1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没有和平,中国和世界都不可能顺利发展;没有发展,中国和世界也不可能有持久和平。”[5]可以说,和平发展是历史与时代的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观的升华与实践。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是一个不断追求创新与发展的新兴大国,是一个善意对待世界、期待与世界各国友好相处的大国。一个发展壮大的中国,会以一种平等、公正的角色更多地参与重大国际与地区事务,并发挥独特的、善意的、具有建设性的作用,承担起相应的国际义务与责任。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与世界将形成更为紧密的“利益共同体”,中国的命运与世界更为紧密相关,中国会更好地处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和平发展将推动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和谐发展道路,并努力推动世界的和平发展。
注释: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7页。
[2]参见:IMF World Economic Outlook, China Economic Net, May 6, 2011. Foreign Affairs, 2010, 1/2. Economist, December 4, 2012. China Daily. com. cn, April 26, 2011.
[3][美]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37页。
[4]China increasingly leading world economy: HSBC economist, China Daily, December 21, 2012.
[5]“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人民日报》,2013年1月30日。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