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发展之路何去何从
金正日去世后,新上台的金正恩能否稳住阵脚、站稳脚跟,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一年来的实践证明,年轻的金正恩在众多“老臣”的辅佐下,不负众望,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然而,任重而道远。摆在金正恩面前的课题堆积如山,归纳起来为三个:一是稳固内部;二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三是突破制裁和封锁,创造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
表面呈现“一心团结”的朝鲜,其实并非铁板一块。朝鲜虽然对李英浩被免职事件的缘由至今守口如瓶,但并不能消除人们对朝鲜内部存在路线、政策上的分歧和斗争的猜测。同时,朝鲜大批年事已高、力不从心的领导人已经很难适应年轻力壮的金正恩看似“出格”的行事方式和“建设知识经济强国”的要求。新老交替、吐故纳新势在必行。在这一过程中能否保持平稳过渡是一个严峻考验。
长期的经济困难使金正恩面对“人心思变”的局面。在当前,“人心思变”并非要改朝换代,推翻现行体制,而是急切盼望生活得到改善,摆脱饥寒交迫的现状。民众对新领导人寄予厚望。从目前的情况看,民众并不期望金正恩会把“先军路线”改为“先经(济)路线”,但希望在“先军路线”下对经济政策进行适当调整,放宽各种限制,采取一些新措施。
风传已久的“新经济管理改善措施”能否在新的一年里全面铺开,能否坚持下去并不断完善,而不是像以往那样左右摇摆,反复无常,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从目前的情况看,金正恩很可能在经济政策调整上采取小步走的做法,在试探性地实行后观察人们的反映,权衡利弊,及时进行调整或收缩。
一个值得注意的动向是,正当朝鲜经贸部门,特别是罗先经济特区采取各种措施大力吸引外资的时候,2012年10月21日,朝鲜党中央机关报《劳动新闻》发表了一篇题为《自力更生是我国人民永远的斗争方式》的文章。文章称,“所有国家都在大力发展经济,谋求自己的道路。有的国家引进外国资本,有的寄希望于外国援助。但是,这都不是真正实现繁荣的道路。经济隶属必然走向政治隶属,依靠外来势力就是亡国的道路。只有自力更生才是实现繁荣富强的捷径”。文章认为,朝鲜“有巨大的经济潜力,资源丰富,基础牢固,只要下决心,任何东西都可以制造出来。为什么要寄希望于别人?”可见,在谋求发展的方式方法上,朝鲜内部存在着不同的看法。这预示着在推进经济政策调整前,金正恩面临着必须首先解决有关理论和观念问题的难题。
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息息相关。金正恩一再发出的“圆满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决定性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能否落到实处,他所提出的“要让人民无论在何处都从心底里发出‘劳动党万岁’的口号”能否变为现实,与金正恩政权的稳固密切相关。这是摆在金正恩面前的一道艰难的课题。
对外政策和南北关系将是金正恩在新的一年里面临的另一个考验。可以预计的是,金正恩体制在新的一年里将继续保持并努力发展与中国、俄罗斯的友好关系,并不排除金正恩在适当时候访问中、俄的可能性。
真正的考验在于如何改善南北关系以及与美日的关系。美韩新领导人产生后,朝鲜如何与他们打交道将决定能否创造一个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从当前的情况看,朝鲜在此问题上回旋的余地不大。这主要表现在朝核问题上。美韩坚持朝鲜必须履行六方会谈的“9·19”共同声明,首先弃核,而朝鲜在2012年已把“拥核”写进了宪法,并把“拥核”作为金正日留下的“宝贵遗产”,同时要求美国必须首先放弃敌视政策,签署和平协定,否则将“重新考虑(自己的)核政策”,暗示其可能退出“9·19”共同声明。如果在核问题上不能取得进展,朝鲜的外部环境不可能得到真正的缓和,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计划也将大打折扣。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