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的历史命运,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这100多年,是中华民族最动荡、最屈辱的历史时期。中国人在苦难中觉醒和奋起,积极探索中国应该走什么道路、朝什么方向发展这个根本性问题。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很多尝试,君主立宪制、多党制、总统制都试过了,结果都行不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找到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70多年前的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转折点,是中国封建制度日渐式微、皇权政治日益衰落、自然经济日渐瓦解的过程。在英国等西方国家坚船利炮的攻击下,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先进分子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面对“中国向何处去”这样一个关系亿万中国人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抵抗派、洋务派先后提出了旨在维护和巩固清朝封建地主阶级统治的各种救亡图存方案。在“自强”“求富”的口号下,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开办企业,建立新式武器装备的陆海军,但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运动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对甲午战争后对“中国向何处去”的回答。其目的是希望通过学习西方的文化、科学技术,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发展资本主义,使国家富强。在“戊戌变法”中,康有为把制定宪法视为变法的总纲领,在他上呈给光绪帝的《日本变政考》中称,“变政全在定典章宪法,日本如此而成效大著,中国今欲大改法度,可采而用之”。但其维新之梦很快就凋零在封建专制的寒风之中。孙中山等革命派放弃改良的幻想,广泛联合革命力量,发动多次武装起义,终于通过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辛亥革命的成果最终被封建军阀袁世凯篡夺。袁世凯死后,取而代之的是北洋军阀的统治。辛亥革命之所以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之所以成果最终被军阀窃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就像马克思在1848年谈及普鲁士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一样:“在上层面前嘟囔,在下层面前战栗,对两者都持利己主义态度,并且意识到自己的这种利己主义;对于保守派来说是革命的,对于革命派来说却是保守的;不相信自己的口号,用空谈代替思想,害怕世界风暴,同时又利用这个风暴来谋私利;毫无毅力,到处剽窃;因缺乏任何独特性而显得平庸,同时又因本身平庸而显得独特;自己跟自己讲价钱;没有首创精神,不相信自己,不相信人民,没有负起世界历史使命。”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正确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精神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发展前景。在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中,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付出了最大牺牲,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不可逆转地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愈益展现出辉煌灿烂的发展前景。这条道路是历史的选择,是已经被历史证明了的事实,是已经被事实证明了的历史。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