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层设计”四大着眼点
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各界给予很高的期待。受访专家指出,由于利益群体的多元化,不同群体对改革的期望和侧重各有不同,但回应社会重大关切是应有之义。在对改革进行顶层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改革顶层设计要在科学的改革观指导下进行。聂高民指出,改革顶层设计要将原有的市场体系改革内容与新的改革理念下的体制部位密切融合起来,进行系统的考虑,从而形成能够带动全局的清晰的改革主线,扭转现在出现的各领域改革自我循环、各自为战、改革合力取向衰减的局面。
“在改革实践中,要避免受多种思路影响造成‘政策打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改革,要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改革有机统一起来。围绕着转型推进的改革,其根本还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也需要把更多的视野放在如何促进经济转型上。”聂高民说。
二是改革优先顺序的确定要建立在不同关系的分析基础上。包括经济与社会的关系上,社会运行机制和社会主体要纳入市场经济体系中;宏观与微观的关系上,任何领域的改革都要有微观的基础,只有在微观层面产生活力,才能在宏观层面产生动力;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上,离开社会运行机制,政府的单兵突进往往收效甚微。
三是建立改革的社会参与机制,增强社会公众的参与权。在社会结构复杂、利益主体多元、思想认识多样的情况下,亟待形成社会各群体对改革诉求的表达机制,增强改革动力和合力。迟福林认为,这也是改革获得最大共识的关键。
四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重聚民众对改革的信心与希望。聂高民说,由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体制还不健全,民众对改革的信心和希望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改革机制的扭曲,如强势利益集团对改革成果的吞噬等,是导致当前改革动力不足的原因。为此,要落实社会主义民主,确保起点公平;健全市场法律体系,保障过程的公正;完善改革利益补偿机制,维护结果的公正。”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