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方平:接好手中“这一棒”

吉方平:接好手中“这一棒”

核心提示:岁月更替,不断有新的同志走上各个领导岗位。我们一定要意识到,担下了一个职位,就是接过了为国效力、为民服务的接力棒,就是接过了一份责任,就是许下了一种承诺。

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谈论信仰,就是谈论使命。

如果我们认同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一个真正“自由而平等”的社会,是我们值得追求的愿景,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我们应当承担的使命。

信仰崇高,理想远大,但其实现,总是漫长的过程,绝非在朝夕之间。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对于有坚定信仰的人来说,“以有涯而随无涯”,带给我们的不是虚空,而是勤勉每日、接续奋斗的使命感。

坚定信仰,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取得“接力赛”中我们这一棒的优异成绩,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求。

接好“这一棒”,需要远大理想的指引和现实目标的激励,更需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扎实不懈。

“两个一百年”铸就中国梦。目标在前,就考验我们怎么接好自己的“这一棒”。理想与现实之间,总会隔着千山万水、千沟万壑。倘若信仰缺失、目标模糊,遇见困难就会止步不前。只有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信仰,才会以一种舍我其谁、只争朝夕的气概勇往直前,才会想方设法、鞠躬尽瘁去克服一切困难,驾着事业之舟驶向理想彼岸。

2013年世界游泳锦标赛上,有一幕令人印象深刻:在男子4×200米自由泳决赛中,面对强手劲敌,中国队的前三棒奋力拼搏,游到了第五位;最后一棒的孙杨全力追赶,不断缩小和领先者的差距,终于挤进前三强。这就是接好“这一棒”应有的态度。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我们党执政60多年来,涌现了许多优秀领导干部,他们以造福他人为做人的志趣,他们为使群众生活得更好而不计个人的得失,甚至牺牲个人的利益,他们的精神与功绩,经年累月,至今散发出愈加夺目的光芒。在福建东山,每逢清明,人们会自发去老书记谷文昌坟前烧香,“先祭谷公,后祭祖宗”成为当地习俗;在杨善洲生前工作生活过的土地上,老百姓至今传唱着颂扬他的歌谣……见贤而思齐。从中,我们可以体悟到“这一棒”在历史长河中的作用,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分量。

岁月更替,不断有新的同志走上各个领导岗位。我们一定要意识到,担下了一个职位,就是接过了为国效力、为民服务的接力棒,就是接过了一份责任,就是许下了一种承诺。对于职位,不能只见功名利禄,没有责任担当。要学学古人“一生思报国,不是爱封侯”的情怀。

接好“这一棒”,对领导干部来说,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功高崇志,业广惟勤。通过扎实勤奋的工作,建立优异政绩,这是领导干部应有的追求。共产党人的政绩,要用实践、群众和历史这三把尺子加以检验。为官一任,经济和社会发展得好不好,是否做了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是否解决了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都需要实践来证明,应由群众来评判,还要经得起历史检验。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当下,党员干部应该深入想一想,坐在现在的职位上自己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留下什么,自己所作所为是否对得起党的要求、对得起群众的期待、对得起自己的内心。想清楚这些问题,才能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警醒,自觉把人生坐标定位得高一些,把个人追求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中去。

接好“这一棒”,应心怀坦荡,胸怀大局。有些干部急功近利,热衷于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说话办事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有些干部只抓那些容易出成绩的“显绩”,不愿意为“潜绩”劳神费心。这样的想法和态度包含了许多私心杂念,目标不是“接力”党的事业,而是更看重自己的官位和得失,在“接力跑”过程中,很可能跑偏了方向,跑错了轨道。正确的态度是,要“瞻前顾后”。党的事业是一场接力赛,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一任接着一任干,才能做成大事,才能不断接近目标,不可能一棒跑到底。所以,“接棒”者,对于前任留下的工作,只要是符合党的事业和群众利益的,符合实际情况的,就应一以贯之地干下去,不应为了体现个人风光而胡乱地另起炉灶。接力过程中,要多啃“硬骨头”,攻坚克难,想着为后任多打些基础,为后代多留些财富。

接好“这一棒”,要敢闯敢试,敢于担当。改革开放的道路不会平坦无阻,创新转型的前方肯定也是布满坎坷。要敢于冒风险,敢为天下先,面对错综复杂的矛盾不回避、不推诿,面对荆棘丛生的新路不退缩、善开拓。如果乐当“太平官”,乐得“守摊子”,很可能就会失去发展的机遇,演变为新的危机和挑战。做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是中央赋予上海的光荣使命,也是上海自身突破瓶颈、不断发展的必由之路。上海已进入改革的深水区和攻坚期,现在最需要的是敢担当、敢负责、敢碰硬、敢闯敢干。接好“这一棒”,没有先例可循,没有模式可搬,需要克难的勇气,需要进取的韧劲,需要破题的智慧。

涓涓不壅,终为江河。在走向人类美好明天的历史长河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接力者。我们要以坚定的信念、忘我的付出,跑好“这一棒”,以我们创造的实绩,在历史、在后人面前无愧无怍。

责任编辑:于川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