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发展的三角困境:80%城市未能达到协调可持续发展(2)

中国城市发展的三角困境:80%城市未能达到协调可持续发展(2)

“潜力发展型”城市或成主力军

其中,人口约100万至300万、人均GDP五万至七万元的城市“是未来城镇化的重点”,石敏俊指出。

这一类城市被定义为“潜力发展型”城市。其特点是大多地处中西部、位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重点开发区域,样本中共有16个,其中包括汕头、吉林、呼和浩特、南宁、宜昌等。

它们不仅经济发展潜力大,而且历史包袱较轻,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脱钩”的基础较好,石解释。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资源委员会定义,“脱钩”指可持续发展的两个维度。资源“脱钩”,指降低单位经济活动资源的使用量;影响“脱钩”是指保持经济产出的情况下,减少任何正在进行的经济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而且,它们在规模上也较利于管理,人们在情感上对于它们也更有归属。” 埃森哲可持续发展全球总裁布鲁诺·贝尔森(Bruno Berthon)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除了“潜力发展型”城市,按照“新资源经济城市”概念,将73个样本城市分为其他另外三种类型:“传统模式型”、“经济发达型”以及“协调发展型”。

其中,北京、天津两个北方的超大城市与大部分环渤海及长三角城市共16个列入“经济发达型”,即经济发达,但环境质量十分堪忧。

“需反思高速扩张带来的拥挤、雾霾、缺水、垃圾等‘大都市病”,石敏俊表示。

而在其他千万人口以上的超大城市中,上海、广州和深圳的经济绩效、环境质量和环境效率均保持较好,它们与其他中等规模的城市归属16个“协调发展型”城市之列。

除此之外,还有25个传统模式型城市,包括郑州、洛阳和邯郸等城市。

《报告》指出,它们经济发展依赖自然资源,产业结构偏向重工业,排放水平较高,经济绩效与环境效率均不理想,需极力避免“先发展、后治理”的粗放型发展。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