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发展的三角困境:80%城市未能达到协调可持续发展

中国城市发展的三角困境:80%城市未能达到协调可持续发展

d4239b35b657c77f91ef395d

雾霾、交通拥堵、地下水水位下沉、夏季限电等资源环境问题已经或正在威胁着中国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

“中国经济的增长,实际上付出了非常高的代价”,埃森哲大中华区主席李纲9月10日在大连向记者表示。

根据当日发布的《新资源经济城市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大约80%的中国城市未能在经济增长、资源环境可持续性和能力建设方面达到协调可持续发展。

《报告》系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与埃森哲历时8个月联合完成。共覆盖73个样本城市的研究,对不同类型和规模的中国城市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评估和分析,并提出“新资源经济城市指数”理念,旨在试图破解“经济-资源-环境”这个三角困境。

据了解,新资源经济,是指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以低资源消耗、低环境负荷的方式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新思路和新理念。

李纲表示:“我们的研究显示,中等规模城市的发展应当比超级大都市更值得关注,因为它们将成为率先实现新资源经济的主要力量。”

三角困境

从新资源经济的视角来看,中国整体城市发展的和谐转型不甚理想。具体而言,经济发达城市的经济绩效与资源环境失衡严重,中等发达城市则表现出相对平衡发展的状态。

《报告》指出,中国城市经济发展极不均衡,普遍存在资源消耗过度和环境退化问题。

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绿色经济研究室主任石敏俊表示,中国经济增长导致的资源损耗、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等资源环境成本高达GDP的13.5%,大大高于其他国家。

显然,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资源消耗、高环境负荷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并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事实上,中国正在面临一场资源利用和供应、环境可持续性以及经济发展的三角困境,李纲表示。

根据经济绩效、资源环境可持续性以及发展能力3个维度(32项定量和定性指标加权综合组成)的“新资源经济城市指数”测评发现,72个样本城市的指数得分平均值为58.28分。

其中前十名的城市为:深圳(76.54分)、苏州(74.11分)、北京(73.19分)、厦门(72.82分)、上海(72.75分)、杭州(71.68分)、珠海(70.99分)、广州(70.66分)、天津(69.66分)、大连(69.65分)。

“然而城市转型能力并不因经济水平而有较大差异,未来都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石敏俊表示。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