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周口市纪委下一步将严格按照周口市界定的15种“吃空饷”行为进行核查,单位“一把手”、分管领导、人事科长、核查组长都要对核查结果负责。在继续加大清查力度的基础上,周口市纪委将对已核查过的单位采取回头看、严格责任追究。
周口市纪委监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教育和卫生系统“吃空饷”问题一直比较严重,9月1日开学后,本次专项治理工作的重点,将转向教育系统:重点治理长期不上班,擅自离岗,未经组织、人事和教育主管部门同意及未履行人事调动手续借调到外系统或其他学校等八大类问题。
河南周口5000多人吃空饷 不应只是公布调查便了事
河南周口查出逾5000人“吃空饷”,按每年每人平均工资2万元计算,仅此一项开支已超过1亿元人民币。
其实,这笔帐算的是很客气的。公职人员的工资一个月难道不到两千?这其中还不包括虚报、漏报、瞒报的。
“吃空饷”这种领着工资不出工的恶劣情况绝不仅在周口存在,但是周口一个小小的城市查出500多人“吃空饷”的情况着实令人大吃一惊。身为国家公职人员,理应为民踏踏实实办事,但是这些人却拿着国家的工资不上班,如果说工作职位有确定工作任务的话,这些不上班的公职人员的工作谁来做?如果说只是虚有其职,没有工作任务,那么,这种已经不再需要的行政部门职位是否可以撤销?
从近年来各地政府处理“吃空饷”问题的实际情况来看,除了极少数被绳之以法外,绝大多数“吃空饷”者都没有严格受到法律的制裁。地方政府虽然公布了“吃空饷”的人数,但是“吃空饷”的人仍然受到了保护和纵容。
到目前为止,河南周口并没有公布“吃空饷”的名单,也没有表示如何处理,仅仅公布一个数字就完了?
相比于公务人员在上班期间炒股、玩网游、看视频等问题,公职人员坐吃空饷更令人感到气愤,也极大地损害了政府的形象。对清理出的“吃空饷”人员,周口市应停止其拿着工资不上班的行为,追回多领的国家资金,缴本级财政,并追究其法律责任。
“吃空饷”现象发生的原因,最根本的还是体制、机制方面存在漏洞以及制度方面存在缺陷,没有对“吃空饷”形成约束。有关部门还要分析在人事、政策执行、和制度落实方面存在的缺陷和漏洞,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杜绝今后“吃空饷”现象的发生。
2005年底,针对“吃空饷”现象,《关于加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管理防范虚报冒领工资问题的通知》出台,但是,这并没有使“吃空饷”的现象得到遏制。公职人员“吃空饷”并不是某个地区的个别现象。或许,周口市只是查“吃空饷”事件的切入点,每个城市也许都应切实地查一下。
“五千人吃空饷”是病得治
一个地级市,吃空饷者如此之众,的确让人触目惊心。而且,当地还承认,一些单位虚报、漏报、瞒报现象突出;另外,每年按2万工资算,还怕是低的。可见,实际情况可能更让人揪心。
周口市只是一个缩影,窥一斑见全豹,全国各地,隐藏在各个角落的吃空饷者,估计不是一个小数字。据近期报道,河北宁晋县,就清理出近300名吃空饷者;在陕西延安,查处吃空饷者也达数千人。
搁在一般单位,几天不上班,绩效可能就没了,半个月不上班,工作可能就没了,更别说继续拿工资。有编制的公务人员,为何能吃白食、享受不劳而获的铁饭碗?
千人吃空饷,至少说明了一个道理,这些人除了掠夺国家财政资金、制造社会不公平感,并未给社会带来多少益处。相关部门何不下定决心,除了追回吃空饷的资金外,另外全部清退?
新一届中央政府就承诺,“财政供养的人员只减不增”。减谁?这种占坑者,首先就应该是清理的对象。如果数额特别巨大,还应该提起公诉。对白白侵占社会财富的“硕鼠”,不能有丝毫情面,让他们付出代价,才能以儆效尤。也就是说,对吃空饷者手下留情,就是对人民群众的犯罪。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