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与思考】
世间万事万物,很多时候都是,阴阳相依,正负相随,此消彼长的关系。比如,一件事,不管你初衷再好,只要在实施过程中,一些配套措施没有及时跟进完善,一些被诟病N年的最核心最症结的问题,一直久拖不决,那么,单独看起来很美的事,最后也会走样变形,甚至走向初衷的反面。
全国通退通签业务,无疑是一重大利好。这就像之前不能买异地返程票一样,在舆论呼吁了多年之后,去年春运基本得到解决。而现在大家已经都开始习惯了的电话、网络等售票方式,之前也曾是苦苦吁求多年未果的。好在,铁道部门的服务意识进步,基本与时俱进,与日俱增,现在全国统一的通退通签的推出,即是又一例证。
进步永远都不嫌快。既然是全国联网,既然不存在技术问题,那么我们还希望进步得更快一些更彻底一些,步子迈得还可以更大一些。从一票难求的买票老大难问题,到春运黄牛泛滥的售票不规范问题;从脸难看事难办的缺乏优质服务问题,到补改退签票的繁冗流程问题,这些年,铁路系统不是进步太快,而是太慢,根本没跟上这个时代公共服务业应有的服务质量和意识。
从电话售票到网络售票,从跨铁路局不售异地票到网络统售异地票,以及购票退票改签等流程优化、服务人性化方面,舆论不知声嘶力竭、苦口婆心喊了多久,这些才莲步碎移,姗姗来迟。现在终于也盼来了全国通退通签。可惜,这点惊喜火苗还没等燃亮烧旺啊,退票费渐次提价的冷水,就兜头盖脸泼过来。
本质上讲,似乎也不是专为提价,而是梯次退票的引导性区别收费:开车前不足24、24~48以及48小时以上,退票费分别是票价的20%、10%和5%。用意也很明显,“充分利用运力,引导旅客增强计划性”。
可惜,这个解释的说服力并没有铁路部门想象的那么强。人都是的经济理性人,如果不是买票难,也不会全面撒网,订取多张票;而若确有不便,更不会为这种梯度提价,就专门掐着时间,准点跑去车站排队退票。所以,提价看似想引导,其实除多收了点手续费,调节运力的实效甚微。
因此,在这个“一票难求”的时代,如果运力没有本质提升,可想而知,买票难不会消失,抢票潮也不会消失,退票人多也是按自己行程安排时间,那么除了退票费涨了之外,我们看不到多少引导带来的积极作用。
铁路部门干工作,不能老是在退票费上做文章,而应该在解决火车的运力问题、打击“黄牛党”、提高服务质量等方面下功夫,这才是走对了路子、走上了正道。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