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自觉(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自觉(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担着引领现代社会价值秩序建构的历史使命。价值秩序变迁中的矛盾冲突以及一定程度的混乱,反映了经济社会关系中的矛盾和利益的冲突,同时也以问题的形式,凸显了对核心价值观的诉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概念的提出,表达了对这一诉求的自觉。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彰显,人们能够对多样化价值予以批判性整合,对价值之间的冲突加以调解,以此理解和统摄社会生活,消解价值观的物质主义、相对主义、虚无主义,从而有效建构精神家园,在多样化价值的喧嚣声中,安顿自己的心灵。社会也能够找到全体社会成员在价值认同上的最大公约数,在具体利益矛盾、各种思想差异之上最广泛地形成价值共识,有效引领整合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想意识,有效避免社会分化带来的思想对立和混乱,形成稳定有效的现代价值秩序。

增强民族凝聚力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任何一个民族国家的崛起,不仅伴随经济的强盛,而且伴随文化的昌盛。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人们称之为软实力。谁占据了文化发展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而文化的力量,归根到底来自于凝结其中的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本质上是不同文化所代表的核心价值观的竞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概念的提出,意味着当代中国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种自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民族凝聚力、培养国家认同感。国家文化软实力首先表现为文化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主要来自于人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追求。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每一个社会共同体都需要有自己独特的核心价值观,通过这种共同的价值观为自身的存在进行合理性和合法性论证,并通过它来塑造和凝聚它的成员,把共同体的成员联结在一起,产生一种团结感,形成一种亲和力、感召力和凝聚力。这种亲和力、感召力和凝聚力之所以会产生,是因为这种核心价值观为其成员提供了共同的价值理想、价值规范,使人们在自己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上有了共同的目标和追求,形成价值共识,从而形成一种强大的向心力。当代中国需要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们提供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目标,使人们超越民族、血缘、语言和地域等方面的差异,超越阶层、行业、职业、利益等方面的差异,增强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向心力和归属感。同时,也正是凭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代中国社会进行着自我认同,实现自我确认,回答“我们是谁”的问题,显现自身的特殊性、差异性和同一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我们所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是当代中华文化的核心。这一核心价值观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对当代中国发展问题在价值层面上所做出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解答。解决中国发展问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既是在中国文化传统和历史的基础上来进行的,也是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历史背景下来展开的。它既要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本和市场机制,也要努力消除资本主义现代性带来的种种困境与危机。与此相联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离不开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合理继承与吸收,又需要对他们进行批判与超越。在这种批判超越中,克服和消解现代性价值缺陷和危机,为人类文明发展找到一条新的道路和方向。在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世界历史意义。因此,如果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近代以来“中国向何处去”这一历史之谜的创造性解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则是对中国近代以来价值文化领域中西古今之争的创造性解答。这样的价值观,不仅是当代中国的文化标识,对外展示着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形象,构成国际文化对话、交流、互动的基础,也是当代中国对人类文明的独特贡献,有着独特的价值。只有具有这样的价值观自信,才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