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论中国道路:中国无须复制西方模式(3)

六论中国道路:中国无须复制西方模式(3)

(英)罗思义:中国经济模式更为优越的真相不容歪曲

近几个月出现了一股相互协同的力量,意图把世界经济形势描述成为“中国放缓,西方复苏”。2013年上半年主要经济中心的数据表明,真实的状况恰恰相反。尽管全球经济形势低迷,但中国经济并没有放缓,美国经济增长率下降一半,欧盟和日本经济仍然处于停滞之中。研究这一扭曲言论能够让我们看清“中国崩溃论”的可笑。根据统计,2012年第二季度至2013年第二季度,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从2012年第二季度的7.6%下降至2013年第二季度的7.5%,降低了0.1%。同一时期,美国的GDP增长率从2.8%下降至1.4%。因此,中国经济几乎没有减速,经济增速是美国的5倍。同一时期,欧盟的经济表现并未有太大改善,GDP增速从-0.3%变为-0.2%。日本的经济表现受到2011年海啸的极大影响,GDP增速从2012年第三季度的0.4%增长至2013年第二季度的0.9%,仍然低于1%。因此,2013年上半年,与“复苏”的西方相比,中国经济表现并不“差劲”。全球经济的真实状况是:欧盟和日本经济增长依然低迷,美国经济增速大幅下降,而中国经济增速几乎没有减缓。因此,有关美国“工业复兴”的说法完全是错误的。在过去6年中,美国的工业产出甚至没有达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而中国的工业产出则增长了90%。那么,为何外界要努力扭曲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真实地位呢?原因是,如果这些真相公布于众,人们将明白,中国经济的表现不仅在过去6年远超西方经济,而且这一趋势仍将继续。这可能会让人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即中国的经济模式要比西方的更为优越。由于这一真相令人难以接受,就必须歪曲事实以达到掩人耳目的目的。(《环球时报》2013年8月23日)

(美)帕斯夸里·帕斯奎诺:中国无须复制西方竞争式民主政治

竞争式西方民主政治并非当今世界的唯一最好政治模式,中国也无须对此进行复制。第一,中国过去60多年来的政治发展历程与19世纪到20世纪欧洲大陆的政治演变过程是完全不同的。直到二战之后,欧洲大多数国家才正式建立起竞争式大众民主制度。中国的政治基础演变过程与此不同。1949年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初的政权基础是工人和农民。随着中国进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共产党又将其他新兴阶层包容到由工人、农民等所组成的政体之中。这一政治发展历程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吸纳和调整能力。第二,中国的政治制度已经展现了其包容性和协调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强大并且善于学习、调整与吸纳的执政党,力求包容中国不同社会阶层和社会群体利益。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并未产生类似英美民主的政治形式,但是,西方民主所具有的竞争性实际上存在于中国的政治体系之中。中国具有政治平等主义的传统,今天中国的政治领导人是一批通过善治赢得大众支持和信任的精英。第三,竞争式选举并非政治纠错的最佳途径,竞争式民主也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自由的、定期的竞争性选举既给政府行为以限制,也向政府授权,但选举产生的官员天然地为了赢得再次选举而讨好多数人,这就形成了短视和缺乏自身独立性。中国现在定期进行政治权力的交接班。中国共产党内部的官员选择机制是非常有价值和非常重要的,这种机制与一种政治权力的隐含原则紧密关联:如果民众极度不满意于领导者的施政行为,就要将权力交给更有利于维护公共利益的领导者。这种机制完全可以和西方的竞争式民主的作用相媲美。(《光明日报》2013年8月20日)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