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论中国道路:中国无须复制西方模式

六论中国道路:中国无须复制西方模式

郭万超:中国道路的五大特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鲜明特色。一是自主性。中国道路是自身内部因素主导生成的。在世界现代化大潮冲击下,中国主动地进行了适应性变革,这种变革立足中国国情,对外来经验不是照抄照搬。在中国改革发展进程中,最关键的是拒绝了新自由主义。中国借鉴国外经验,留下了自己的特色和创造,如联产承包制、经济特区、乡镇企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二是人民性。中国道路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中,人不仅仅是经济要素,更是具有能动性的主体;不仅仅是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对发展有贡献,还包括其他一切领域的人;不仅仅是个体,而且是具有共同利益的整体——人民。这种对人的理解完全超出了西方的眼界。三是实践性。中国道路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其顺利成长的基本原因。坚持以“摸着石头过河”方式推进是中国改革的鲜明特色。中国的改革走过的道路是一条渐进、迂回、给基层以极大自由度、力求从局部突破、不断试验的道路。中国将许多问题都留给实践,具体的目标、步骤、方法等都是在不断对一系列难题作出选择的基础上自然形成的。四是整体性。中国道路坚持“五位一体”的有机统一,从而实现了发展合力最大化。这种道路以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为指导,避免了之前那些模式的弊端,最大可能地减少了发展成本,实现了社会有机体的整体发展合力最大化。五是稳定性。中国道路的关键秘诀是科学处理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中国改革是以发展实践效果为导向的,这种改革具有阻力小、易突破、成本较小的优势,因此在中国的改革进程中,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事情。中国过去30年从农村向城市移民达2亿人,但没发生内乱,这主要归于政治和社会稳定。(《党建》2013年第9期)

杨雪冬: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制度优势

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将整个国家的制度优势与社会成员的活力、创造力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发挥了经济上的比较优势,抓住了发展的机会。首先,坚持将维护社会的基本秩序作为重要任务。中国不仅实现了稳定的秩序,而且显示出维持稳定秩序的能力。这可以为中国制定和执行战略规划提供有利条件。第二,能够不断增加和改进公共品的提供。相对于许多国家,中国有着重视基础设施类公共品提供的悠久传统,修桥铺路、兴办教育、消除瘟疫等历来被视为政府的重要任务,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现在。第三,继续保持着集体行动能力。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制度的突出特点。执政党有着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中央享有较高的权威,掌握着巨大的资源,社会成员具有很强的认同和服从意识,这三个要素构成了中国制度集体行动能力的支柱。在应对重大风险或危机的时候,这种集体行动能力充分展示出来。第四,通过提高制度的回应力,适应公民不断增强的政治参与诉求。公民政治诉求的增多增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许多国家解决这个问题的通常方式是开放竞争性选举,让这些诉求相互竞争,并且对政权产生压力。中国在制度上应对公民政治参与诉求的方式,除了拓宽制度渠道,倡导有序参与外,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提高制度的回应能力、解决诉求提出或涉及的具体问题之中。第五,保持较高的决策自主性,能够制定和实施战略性规划。西方学者在比较中国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应对危机的做法和效果的时候,都认为中国决策和执行的高效率,有利于控制危机的蔓延,并认为中国制定和实施战略性规划的能力是中国的制度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3年第4期)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