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重大决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指明了方向,为开展好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了遵循。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尤其要结合在全省深入开展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不断丰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形式,积极创新实践方法,使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有渠道、深入群众有平台、服务群众有载体,从而确保教育实践活动真正取得实效。
一、现实抉择:“双联”行动开启了践行群众路线、加快同步小康的新征程
坚持走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重要法宝。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只有植根于人民,才能有效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只有造福于人民,才能不断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拥护。
新世纪特别是“十二五”以来,甘肃经济社会驶入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但由于历史、自然、社会等方面的原因,甘肃总体上仍是一个欠发达省份,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贫困人口多的基本省情没有根本改变。甘肃要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难题在农村,最难啃的“硬骨头”在贫困地区。只有坚持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政治优势,进一步激发各级干部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热情和干劲,充分调动各族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从2012年2月开始,适应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形势,立足推动转型跨越新实践,着眼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新要求,省委在全省组织开展了以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特困户为主要内容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一是在推进四级联动中凝心聚力。省市县乡四级联动,全省1.5万个单位、40多万名干部结对帮扶全省86个县市区的67万贫困户,建立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领导体系、组织体系和责任体系,在帮扶力量上实现了对各级机关和所有干部的全覆盖,在帮扶对象上实现了对特困户的全覆盖。二是在落实六项任务中攻坚克难。“双联”行动,以为民富民为根本目的,包括宣传政策、反映民意、促进发展、疏导情绪、强基固本、推广典型六项任务,涵盖了强化“三农”工作、夯实基层基础、转变机关作风、加强队伍建设等诸多方面,着力点是在破解难题中促发展,在改善民生中转作风。三是在打造“三大工程”中务求实效。
二、深刻启示:“双联”行动拓展了践行群众路线、密切血肉联系的新途径
联系群众有途径造福群众有抓手
打造机关作风转变的形象提升工程,促使各级机关联系基层更紧密、服务群众更直接、为民办事更高效;打造教育培养干部的能力锻造工程,促使各级干部在艰苦环境中砥砺意志品质,在接地气中强化宗旨意识,在服务发展中增强能力素质;打造造福人民群众的德政民心工程,促使党群关系大改善、农村发展上水平、贫困群众得实惠。
三、生动实践:“双联”行动显现了践行群众路线、转作风促发展的新成效
“双联”行动开展一年多来,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干部充分发挥组织、人才、智力、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带着感情访贫问苦、带着责任结对帮扶,行动见效之快、社会影响之大、群众反响之好鲜有前例,初步形成了大规模、全覆盖、综合性、常态化的工作格局,正在逐步显现力量大凝聚、民心大融合、作风大转变、干部能力大提升的多元效应。
着力在破解瓶颈制约中促增收,“三农”工作迈上新台阶。“双联”行动中,我们坚持把增收致富作为核心任务,注重破解制约“三农”发展的根本性、普遍性问题,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和谐稳定。一是拓宽了致富门路。各联村单位和联户干部围绕实施村级有一个主导产业、农户有一个致富门路、劳动力掌握一门致富技能的“三个一”工程,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2012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11年增长15.3%,其中58个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7.7%。二是突破了融资难题。以省财政注资为主,在58个贫困县成立了担保公司;与中国农业银行合作实施每年60个亿、共计300亿元的“双联惠农贷款”项目;争取到了中国扶贫基金会的“中和农信”小额贷款,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初步构建了渠道多元、产品多样、优势互补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有效缓解了农村发展资金缺、农民贷款难等突出问题。三是创新了扶贫模式。健全完善社会帮扶工作机制,挖掘和整合帮扶资源,深化和拓展省内对口帮扶工作,引导致富能人、协会带头人、民营企业家结对帮扶贫困户。同时,不断拓展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内涵和领域,探索“东部带西部、先富帮后富,县村结对、同奔小康”的扶贫新路子。“双联”行动有力促进了全省“三农”工作,2012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超过1110万吨,实现了“九连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