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继伟:目前地方政府性债务数据还在进一步核实中。从掌握的情况看,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总体还是可控的,但局部地区风险也不容忽视,前期债务增长较快的地方问题较大。目前,我们正在加强和一些地方政府沟通,审计署也在进行新一轮债务审计。
防范和化解地方债风险,首先要规范发债,发行地方债只能用于建设性支出,不能用于吃饭,即经常性开支。经常性开支如果需要靠债务来解决,就会走向不归路,是绝对不行的。
其次,对地方举借债务实行分类管理,公益性事业建设债务应以政府为主体,以后用公共财政收入来偿还;收益性项目债务加强管理,用取得的收益来还债。对两类债务都应有制度约束,中央适当加以控制。
此外,要将地方政府债务收支纳入预算管理,逐步形成以地方政府债券为主体的、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严格控制地方政府新增债务。
开启税改新时代
有不少人认为,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有可能从税制改革开始。而事实上,今年以来,以营改增为突破口,伴随房产税、资源税、消费税、个人所得税等诸多税种改革的加快推进,中国正在开启税改的新时代。
“1994年税制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泛、内容最深刻的一次税制改革,基本上建立了与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税制框架。”在其新著《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再思考》中,楼继伟如是说。
作为1994年税制改革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如今楼继伟正站在新的起点上,肩负掌舵新一轮税制改革的重要使命。
《财经国家周刊》:当前中国税制结构一大问题是流转税比重太大,百姓衣食住行都缴纳了很多税,但这些税都涵盖在价格里,导致百姓感觉税负很高。如何能实现明白缴税?中国是否会取消间接税?
楼继伟:根据税负能否转嫁,可将税收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间接税的特点是货物和服务的提供者可以通过提高价格或提高收费标准等方式转嫁税收负担。由于间接税是在交易环节缴税,容易被交易双方接受,税源相对稳定,已成为许多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我国的增值税、营业税和消费税,美国的销售税,欧盟国家的增值税,澳大利亚、加拿大的货物和劳务税等都属于间接税。
我国不会取消间接税。大部分国家都是直接税和间接税并存,只有个别国家如美国,受其宪法限制以直接税为主,欧洲也是间接税比重大。
当然,我国直接税比重低是事实,未来改革会增加直接税比重,但间接税为主的结构不会变。由于直接税对企业和个人收入直接征税,实际操作更困难。未来税改,直接税为主不是方向,公平、有效、简洁的税制结构才是方向。
《财经国家周刊》:目前中国个税免征额为3500元,全国有2400万人纳税。而全球看,个税实行普税制。如何看待中国个税政策,未来改革方向是什么?
楼继伟:个人所得税是以个人取得的应税所得为征税对象所征收的一种税,目前已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普遍开征的一个税种。在建立和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过程中,我国始终坚持“低收入者不纳税,中等收入者适当缴税,高收入者多缴税”的原则,而普税制则是除了最贫穷的人外都要交税,发达国家个税缴纳面多为50%以上,这与我国税收政策选择并不一样。
2011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将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由每月2000元提高至3500元,并适当调整了工薪所得税率结构。通过此次调整,工薪收入者的纳税面由约28%降至约7.7%,纳税人数由约8400万减至约2400万。
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我国下一步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方向是,由目前分类税制转向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税制,在对部分所得项目实行综合计税的同时,会将纳税人家庭负担,如赡养人口、按揭贷款等情况计入抵扣因素,更体现税收公平。改革进程要视完善立法和加强征管能力情况而定。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