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议会选举昨天举行,由总理默克尔领导的基民盟、基社盟联盟党预计将保持议会第一大党,从而使默克尔继续作为联邦总理执政。默克尔如果连任三届,将成为德国又一位长期在位的总理。
默克尔2005年上台,2007年会见达赖,一时间成为欧洲对华搞价值观外交的代表性人物。中德关系一度因此紧张,波及两国经济合作。但默克尔转圜很快,在之后的几年逐渐成为稳定发展欧中关系、超越价值观分歧推动双方合作的代表性领导人。默克尔在位的这些年完成了对华关系战略定位的一个大转变,为整个欧洲提供了思考和经验。
如今的中德两国价值观分歧依旧,但德国对中国的战略认识以及对中德关系的利益评估都趋于冷静和成熟。这几年中德双方共同释放了两国经济合作的大量潜力,它们如此真实,具有吸引力,彰显了让价值观代替一切这种外交冲动的幼稚。
德国是典型欧洲大国,而欧洲大国同中国的实际利益关系相当接近。中德关系既不像中美关系那样有着大国竞争的天然复杂性,也不像中日两国因挨得太近,很多事纠缠不清,任何实力变化都会触发彼此关系中的心理变化。中德只要双方都愿意,就能让两国关系相对“干净”,不被一些枝节性的意识形态或政治主张所绑架。
欧洲原本是价值观至上主义的发源地,欧洲存在着一些比北美更着迷的意识形态小圈子和小环境。重要的是欧洲大国政府不能被它们牵了鼻子,让部分人的偏好、主张扩大成整个国家的对华外交和政治路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