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知即改建章立制,治治“四风”的病
不管出了多少汗,红了多少脸,如果“四风”不除,问题依旧,群众不满,一切工作都归零。
近来,南京的市民在大事小事上,都感受到了不小的变化。
医保可以全市联网办理了,社区考核评比压力轻多了,一些区毕业生集体户籍挂靠难的问题解决了,社保服务大厅的服务指示牌更清楚了,早期归侨中的独居老人有特别补助了……
一些久拖不决的问题也正在或已经得到解决。针对房屋维修资金申请难的老问题,市住建委正在研究解决办法,承诺到今年底实行代表大会制度,提高票决效率,并简化资金申请程序。
东水关附近东城水岸小区,小区的垃圾筒放在门口的人行道上至少两年,夏天臭气熏天,影响路人通行。9月5日,收到群众来信之后,市城管局连夜处理,将公共空间还给了行人。
这种“敏感”在让群众满意的同时,也令群众不免担心:为什么早不这样?会不会又是一阵风?
学习教育、征求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整改落实、建章立制,中央在一开始就要求,三方面不是割裂的三个阶段,而要贯穿于教育实践活动全过程。
针对“四风”在各单位的不同表现,市交通集团制订了领导成员联系点制度,市投促委制订了规范公务用车和财务报销的规定,市政府法制办制订了南京市合同管理办法……一系列制度尽可能地将已经发现的问题,关进制度的笼子。
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对“四风”来一次彻底的大扫除。(吴明亮 刘晓 马金)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