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和自我批评要走出“三个误区”(2)

批评和自我批评要走出“三个误区”(2)

走出“领导批评易、群众批评难”的误区。一些党员干部面对领导的批评毕恭毕敬,面对同事的批评和声和气,然而面对群众的批评便开始端架子、摆姿态,自恃清高、不屑一顾。这种行为,不仅是对党员干部形象作风的一种折损,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伤害干部与群众之间的感情,从而失去群众的信任。对此,就需要让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检验干群关系的“试金石”,不仅在党内民主生活中有所体现,更要在密切联系群众的实践活动中充分展现。要以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虚心接受群众批评,把群众的意愿诉求当作改进工作的标杆,把群众的批评意见当作提升服务的鞭策,真正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利器,使其成为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有力抓手,成为从严治党、狠刹“四风”的有力武器。

走出“浅层批评易、深入批评难”的误区。一些地区和部门在通过召开民主生活会等形式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时,往往照搬老一套,搞形式、走过场,把一些类似于办事不够细心、工作缺乏创新、执行力不强等不痛不痒的官话套话作为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万能语句”,缺乏深入剖析问题根源的自觉性,缺少“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恒心,结果往往是水过地皮湿,丝毫起不到反思、纠错等作用。对此,就需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摒弃避重就轻、敷衍应付等不良习气,克服惰性思维和盲从心理,果断自查自纠、立改立行,真正做到敢于真批评,批评真问题,问题真反思,反思真深刻。

责任编辑:闫文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