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开放:“鲶鱼效应”惠及民生
与WTO主要着眼于货物贸易不同,“扩大服务业开放、促进服务贸易”是自贸试验区的重要任务。方案提出,选择金融服务、航运服务、商贸服务、专业服务、文化服务以及社会服务领域扩大开放,营造有利于各类投资者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
在此之前,由于开放不足、存在一定的保护,我国服务业的发展远不能满足国内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比如在财富管理方面,多数人只能选择存款或理财产品,在通货膨胀中资产不断缩水。在教育、医疗方面,好的学校周围一房难求,优质医院永远人满为患……
电商平台西游列国首席执行官杨义华表示,可以利用试验区在海关监管上“一线彻底放开”的优势,开设一个跨境电子商务网站,让消费者同步购买全球的打折商品。“这个平台提供关税代缴服务,避免了在目前的代购模式下,货物被查扣的风险。”
“对外开放将影响金融、旅游、教育和医疗等多个服务行业,竞争主体多元化对老百姓是实实在在的利好。”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认为,随着政策保护消失和竞争意识改善,服务业企业只有拿出真本事,方能分享自贸试验区的蛋糕。
金融创新:率先试行利率市场化
今年以来,我国的金融改革快马加鞭,从金融“国十条”出台、取消贷款利率下限到最新的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在改革的“最后一公里”路上,自贸试验区将扮演重要角色:在试验区内,实现金融机构资产方价格实行市场化定价;推动金融服务业对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和外资金融机构全面开放,允许金融市场在试验区内建立面向国际的交易平台;逐步允许境外企业参与商品期货交易等。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一般商品和服务都实现了市场化定价,但资金等核心要素价格仍然受到管制。试验区在这方面的先行先试意义重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隆国强说。
毫无疑问,利率市场化会压缩银行的“法定”利润空间。但另一方面,试验区鼓励金融创新,也会给金融机构业务转型安上一双翅膀。
交通银行副行长钱文挥表示,交行已经提交了一份300多页的自贸区金融服务方案,涉及财富管理、跨境人民币业务和离岸业务等领域。交行旗下的信托、基金、保险也都正在寻找自贸区政策与其本身业务的契合点,在适当时机开设自贸区分支机构。
花旗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认为,金融机构在自贸试验区内的机会主要分三块:融资、理财和交易。非常看好资产管理类公司在试验区的发展。
“很多境外金融机构都在为中国大陆客户提供理财服务,未来这些业务完全可以放在自贸试验区内做。”博道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表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