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五大看点(2)

摘要:国务院9月27日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在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共计28.7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建设中国大陆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

境内关外:物尽其用、货畅其流

上海自贸试验区建立在保税区的基础上,但与保税区的“境内关内”模式相比,试验区将真正走向“境内关外”。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丁伟说,包括保税区在内,我国现有海关特殊监管区110余个。货物进保税区时,需要事先登记,并且是“暂不征税”,而不是豁免。自贸试验区将按照“一线彻底放开,二线高效管住”的要求,改革现货物“先申报、后入区”的海关监管模式,允许企业“先入区,再申报”。凡符合国际惯例的货物均畅通无阻,不存在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

2

(图片: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工作人员在用移动执法终端查验集装箱信息)

上海通用轴承有限公司总经理范世申告诉记者,制造业企业现在面临巨大的挑战,几乎所有的成本都在上涨。“期待在自贸试验区内,企业可以迅速通关、降低商检成本等,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利好。”

目前,包括向日葵、上海绿新等多家上市公司,纷纷公告拟在自贸区设立子公司。

上海进出口商会会长冯郑州表示,仅上海一地,就有超过8.7万家外贸企业。试验区实施“境内关外”模式,将根治外贸企业面临的通关难、结汇难等老问题,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