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飞机折返,违规还是善举?

江苏:飞机折返,违规还是善举?

日前,在杭州出差的陈静接到噩耗,女儿因车祸离世。她心急如焚赶往机场,可还是错过了登机,飞机已滑行进入跑道。后来,工作人员联系机场,通知机组,征得机上乘客同意后,飞机折返。争议也由此产生——

甲  方

这是令人感动的善举

因其女儿刚出车祸,飞机为迟到女子折返,感觉像个社会童话。虽然一些规则被打破,但剧情浑然天成,谁都不存在违规的主观意愿,因而哪怕是晚点的乘客,也甘愿作点牺牲,成全一位悲伤的母亲。在纷扰俗世,偶尔上演一幕社会童话,于人们坚硬的内心是一种温暖和融化。 

从报道来看,无论是机场、航空公司都尽量将这场“善举”做得富有正义性:比如征求乘客的同意,比如多部门沟通,比如选择航班不那么密集起降的时段……不必怀疑此时相关部门、相关人等的诚意。在“一次不多见的返航,一个不多见的特例”的情绪渲染之下,这次“特例”感动了不少柔软的心灵。“人性化”、“有爱”等誉美之词,也让因晚点等顽疾饱受公众诟病的民航领域,终于挽回了几分形象。

为了某种强烈的渴望和诉求而意气表达或胡乱感动,已经成为浮躁社会下一种不可言说的群体症候。饱受航班延误的旅客们,从内心而言,是极度渴望民航相关机构能够听听他们的意见的,可往往得来的却是冰冷的广播回应。此番返航事件,不仅仅直抵旅客心灵,更是重塑和升华了一次灵魂:倨傲没有了,满脸都是虔诚。也许,不少人都能从中找到感动。萧山国际机场这次“史上不多见”的为迟到旅客返航,就私人情感上而言,确实充满了正能量。文明的社会,应该多些这种有人情味的善举。

言 平

乙  方

违规行为不值得推崇

飞机显然不能轻易折返,不是性命攸关的折返推而广之就是人为大于法规。人命关天可以理解,但这一次触及社会整个规则,不值得推崇!

从公共理智来看,生活在公共场域,理应遵循相关规则。这件事所引发的争议,归结起来是:“能否为一个正确的目的,而违背既定规则的约束?”需要强调的是,在相关的民航法规中,早已罗列了返航的前提——“乘客和航班安全受威胁”。从这个角度来看,该女子的遭遇固然令人同情,却也明显不能构成“飞机折返”的适用条件。

航班机长、航站站长等虽有决定是否返航的权力,却也无权突破现有的规则框架。“让航班为一位悲痛母亲折返”的指令,明显有私自扩大“返航”适用理由的嫌疑,未免显得有些不职业、不专业。更令人担忧的还有,此举被包裹在“以人为本”、“人文关怀”等辞藻下,一定程度上又剥夺了围观者就事论理、理性剖析的空间。当我们对这个温暖的故事泛滥抒情的时候,是不是也在动摇着由刚性规则所建构的秩序呢?毕竟,若肆意降低“返航”的门槛,必会极大增加航班运营的不确定性。

公共生活需要的,绝不是随机的善意和偶然的公德心,它需要的是理性、原则性的处事标准。有了理性的标准,我们才能对人对事保持客观的判断。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