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长期且繁复的审批流程,影响水电等项目的开发,于能源结构调整亦不利。
借国务院机构改革之机,能源项目取消和下放20余项审批项目,涉及非主要河流水电站投资、风电站投资、分布式燃气发电投资、燃煤背压热电投资审批等。目前,国家能源局也在清查放权的实际效果,防止变相审批、替代性审批出现。
当然,能源项目审批不是一放了之,发改委、能源局也不是撒手了之,长期被诟病的能源审批流程需要简化,低效率的工作做派需要改变,长期忽视的事后监管应该得到进一步重视,切勿只顾头不顾尾。
地方官为跑批文在部委端茶倒水 背后玄机需调查
地方官员试图通过到中央部委“端茶倒水”来实现行政审批或加快审批速度,从道理上分析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果通过端茶倒水行为勉强可以算是加强了联系、加深了感情的话,那么,不到部委“跑”和不到部委“端茶倒水”的地方和地方官员多了,照此推理岂不是根本无获得项目审批的可能?我们还是应该相信基本的程序制约之下,“端茶倒水”或“低三下四”与否,与审批或审批速度无直接关系。
中央部委机关有相关清洁人员,官员也有不少下属工作人员,自己也应该干好分内的“倒水、扫地”之琐事,何劳一些地方官员“伺候”?所以说,明面上的“端茶倒水”有联系感情、促使审批程序加快的意思,但恐非“端端茶、倒倒水”那么简单。
近年来有诸多的媒体曝料和资料显示,利用节日之际行腐败之风的官员为数不少。一些豪华奢侈的“天价月饼”,“买的不吃,吃的不买”,再有其他附属于节日的奢侈礼品、数额高昂的购物卡之类,不仅推高了不当的国民奢侈消费,也一定程度上映衬了一些地方乃至个别部委的不良风气。在下级地方官员到部委“端茶倒水”的时候,有没有其他迎来送往行为或礼物礼品的往来?乃至更深层次的为了获得项目审批的权钱交易?
地方官员代劳部委保洁人员“扫地、打开水”,这是官员不良风气的折射。一者,反映出来的是上级和下级权力配置上的不合理,一些部门的审批权限过大,权力过度集中,以及审批程序繁琐和透明度欠缺等。这需要今后继续加大行政审批机制改革,继续大幅度削减行政审批事项,并推动权力公开透明。二者,还可能反映行政审批权力“寻租”的可能,个别官员未必不会利用手中的审批大权搞“吃拿卡要”和“借机肥私”。如此猜测若属实,有关方面应该将地方官员到部委“端茶倒水”行为,当成一个可能的腐败线索。
地方官为批文常驻北京谁该反思?
作为我们的地方官员,是应该尽力为我们的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而我们贡献的首要前提是坚守自己的岗位,履行好自己的职责。然而对于这样的地方官为批文常驻北京,这样的行政资源的严重浪费,到底我们谁应该反思呢?
或许该反思的是我们的地方官员,毕竟他们的出发点或许是自己的政绩观在作祟,或许他们是全心全意为自己办事顺便帮人民服务的人。然而至少他们的一些所谓的政绩工程确确实实能够给我们的当地人民带来好处,这样的政绩我们也不妨多一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