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与思考】
地方官客串勤杂工角色,本身并非坏事。为官从小事做起,体验一下体力劳动者的艰辛,锻炼一下动手能力,活络一下筋骨,于人于己都有益,还利于转变工作作风。只是,他们扮演勤杂工的“舞台”不是在自己机关,更不在基层,而是在审批项目的部委,这样的“秀”就明显带有功利目的了,让人感觉怪怪的。
地方官员“在部委办公室端茶、扫地、打开水”,打的正是感情牌,如果不是为了拉好关系、拿到批文,地方官员怎么可能如此屈尊纡贵?这里,既为地方官员感到些许无奈,又生出一股诧异:端茶倒水就能拿到批文?在此背后是否还有权钱交易之类的“捷径”?在不透明的盒子里,这难免留给公众很大的想象空间。
行政审批应有基本原则,什么该批什么不该批,应有硬杠杠。退一步讲,是否能够被选上,决不是打感情牌,不是看谁和“婆婆”关系好。可现实表明,和“婆婆”关系好似乎很重要。否则,根本不足以解释地方官员“在部委办公室端茶、扫地、打开水”这样的传说。
现行的行政审批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是卡口太多,需要盖的章太多;另一方面是暗箱操作,有着太多非规则的因素。拉关系跑审批,与审批过多有关。无需审批自然无需攀亲,这也说明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的必要性。但要看到,有些行业审批的必要性在相当长时间内还会存在。因此,体现“该审批的则要把好审批关”,一个重要方法,就是简单简明,让一切公开透明,让大家比硬实力,而非比“关系”。
对于行政审批,一直强调的都是减,现在看来,行政审批既要“减”,也要“简”。前者是要减少行政审批的数量,后者是要让行政审批简单起来,具体地讲,就是让大家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而不是拼关系、走后门。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