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简政放权永无终点

湖北:简政放权永无终点

审批事项数量上的减少,固然是改革决心和行动的一个体现,但我们必须认识到,这并非是一个数字竞赛这么简单。有没有真正把权放开、放到位,数字不说明问题,社会的回应、市场的反响才说明问题。

继去年成为全国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省份后,一场新的简政放权又正在我省全面启动。据本报近日报道,越来越多的地方和部门已经开始行动,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为市场主体松绑,激发民间投资的动力与活力。

行政审批制度削减和下放,对于刺激经济活力的意义和作用已经无须赘述。在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关键时期,加快此领域改革显得尤其紧迫。在此之上,我省再迈新步,再度挖潜,这充分说明,哪怕我们已经成为全国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的省份,简政放权依然有空间,断不可心满意足,也不可认为能够一劳永逸。

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只是手段,其真正的目标,是厘清权力的边界,转变政府职能,改革管得太多管得太死的社会管理模式,让政府从微观事务领域抽身出来,并以此成为整个改革的突破口。审批事项数量上的减少,固然是改革决心和行动的一个体现,但我们必须认识到,这并非是一个数字竞赛这么简单。有没有真正把权放开、放到位,有没有把政府该管的事情管好、管到位,数字不说明问题,社会的回应、市场的反响才说明问题。这也是湖北要把目标瞄准“从审批最少到环境最优”的立足点所在。

明确这样的目标,就要求我们不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当作一个来去一阵风的运动战来看待。这并不是说改革不需要壮士断腕的勇气,不需要强有力的措施,而是说这样的行动不必要等到喊一声口号,才来一场集中行动,突击清理。

事实上,一个真正有简政放权诚意和决心的政府部门,应该时时刻刻敏锐地捕捉企业的诉求、市场的动向,市场的要求到哪里,社会的束缚在哪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就要走到哪里,跟进到哪里,不可停滞,也不可等待。也就是说,不管已经削减了多少审批事项,我们永远都不能认为自己已经到了削无可削、减无可减的终点。很多陈旧的管理模式、很多已经不合时宜的“土”政策,早一天清除,早一天改革,社会就少付出一点代价。因此,我们既要果断突破改革的阻碍,斩断利益的羁绊,还要跟时间赛跑,以早改、迅速改、立查立改赢得主动。

不久前的2013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李克强总理发表致辞表示,本届政府开门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大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削减行政审批事项作为改革的重要内容之所以备受社会关注,长期被寄予厚望,已经不在于要不要改的争论,而在于能不能跟得上社会发展的脚步,能不能真正触动固有的利益格局。

当我们已经有了不满足于现有成绩的改革愿望,就当以每日三省吾身的态度,时时事事检视自身,在不断出现的问题和诉求中反思削减审批的必要,挖掘简政放权的空间。唯有如此,简政放权才能持续向前,才能向深水区挺进。唯有如此,改革才能实至名归,推动政府职能的真正转变。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