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重在政策“松绑”打造创新“微环境”

摘要:随着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9月29日正式挂牌,再加上总体方案和部分实施细则的公布,这块“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试验场”的轮廓从模糊渐变清晰。

随着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9月29日正式挂牌,再加上总体方案和部分实施细则的公布,这块“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试验场”的轮廓从模糊渐变清晰。

前期,媒体和投资者对这项国家新战略纷纷看好,港口、物流等概念股接连涨停,各类优惠政策传闻亦不绝于耳。总体方案揭开面纱之际,人们看到其并非“优惠政策大全”,相关细则也表明,政策变化并非突进。

1

(图:29日正式挂牌的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引发世界关注。)

首先,自贸区以金融开放为试验重点,但并非唯一看点和着力点。依照总体方案,自贸区建设是包含政府职能转变、投资和贸易扩展升级、金融开放创新、市场法制完善等任务的系统性工程。

从探索“负面清单管理”,到强调事中、事后监管,再到“一线放开、二线管住”,自贸区主要设计都指向一个中心:重新界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寻求转变政府行政和宏观经济管理职能的可靠路径。这不仅与中国新领导层简政放权、激活市场的思路一脉相承,更是对接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的必由之路。金融改革是这一宏大战略的组成部分,需与贸易、投资等领域改革相得益彰,不能成为判断自贸区改革锐度的唯一标准。

其次,自贸区既要开拓,又要控险。业内人士指出,上海自贸区是在寻找一张实现中国经济奇迹“第二季”的行动路线图。很多改革意义重大但无前例可循。以金融市场化为例,利率、汇率和资本管制扭曲要素价格,改革呼声早已有之。然而,正如澳新银行在最新报告中所言,资本跨境自由流动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但鉴于境内外利差较大,如不能有序开放致使套汇盛行,中国的金融稳定性将受威胁。对于这项复杂改革,决策层选择审慎从事,宁愿慢一点,也要好一点,其综合考量不难理解。

再次,上海自贸区重在“松绑”,而非“赠礼”。总体方案几乎没有提及可能给予企业的优惠政策,而以大量篇幅阐述政府减少审批、改进监管模式的设想。此前全国人大批准为自贸区暂时调整涉及外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的相关法律,也表明决策层更希望用市场机制、制度创新和广阔空间激发企业潜能,以公平环境引导国企、民企和外企充分竞合,避开优惠激励的老路。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