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重在政策“松绑”打造创新“微环境”(2)

摘要:随着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9月29日正式挂牌,再加上总体方案和部分实施细则的公布,这块“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试验场”的轮廓从模糊渐变清晰。

最后,自贸区定位于上海,目光在全国。上海自贸区并非为促进某特定地区或产业的发展,而是致力于率先突破具有全局意义的改革热点和难点,最终寻求“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这种全国观念,保证了国家意志的充分介入,以协调地区间、部门间可能的利益冲突,同时也意味着自贸区的变化性:如果自贸区内的制度能够在其他地区推行,其历史使命或告完成。上海自贸区的出现,不见得就会恶化地区或部门竞争,反可能为其更好互动提供新思维新途径。

有分析人士指出,方案凸显中国决策层稳健、有序推进自贸区的总思路,同时也折射出决策者重视企业关切,踏实构建“微环境”的政策导向,得到海外商界的共鸣。

马来西亚巴生港自贸区管理运营商、马来西亚国际(中国)商贸中心董事长夏宝文说,在总体政策大框架内,自贸区在制度建设、管理运营、公共服务领域着力关照了企业关切,着眼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决定自贸区成效的关键。

2

(图:上汽集团入驻上海自贸区)

在改革、开放的主基调确定的情况下,今后影响上海自贸区命运的最大变量,或主要取决于当地管理者领会、贯彻新政的能力和效率。正如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所言,自贸区内最核心的改革,是政府行政管理职能的转变。

美国猎鹰房地产投资管理公司首席营销官阿莫里·德帕尔瑟表示,上海自贸区的大方向明朗之际,外商最为关心的是具体的管理制度、操作办法。他期待上海自贸区管理者提高行政透明度,加强与投资者沟通。

新华社记者通过对外商的采访发现,企业针对上海自贸区的关注点十分具体。一些贸易商指出,在现行制度下,如果同一批次产品在不同时间运输到中国境内,需要分多次进行商检,而自贸区则可能实现报关方式便利化。作为保健品生产、贸易商,澳大利亚柯蓝集团董事长李涛说:“伴随上海自贸区成立,海关以及商检部门有可能实施同批次产品集中一次性报关,这将大大方便我们产品进入保税区,从而为企业节约成本和时间。”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