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鋼鋸、一把小水果刀、一個裹著毛巾的痒痒撓,河北保定硬漢鄭艷良用這三樣簡單的工具,在家中床上將自己患怪病的整條右腿鋸下,為忍住疼痛他咬掉了四顆槽牙。如今,同樣的怪病還在他左腿上無情蔓延。鄭艷良希望好心人支招,醫治好時刻折磨自己的怪病,安上一副假肢,重新為妻女撐起一個家(10月10日《燕趙晚報》)。
盡管保定硬漢鄭艷良鋸腿的做法,讓人聽起來都感到毛骨悚然,但這類事情的結果往往會很圓滿。比如,2011年報道的重慶農婦吳遠碧因病無錢手術,賭命揮刀自剖放出腹部積水,其揮刀自剖的驚世之舉,啟動了時下底層百姓遇到困境獲得救助的一般模式:媒體報道——領導重視——職能部門積極行動,得到救治。
我們相信,經過了如此殘忍的自我救助后,硬漢鄭艷良渴望得到救治以及獲得一雙假肢的願望一定會得到實現。可是,非得用這種極端的做法,才能夠換來底層群眾被救助的曙光嗎?非得讓病人受點苦,制造驚世之舉,才能夠激活那些本應該時刻出現在民眾身邊的醫療救助保障體系嗎?救助不是交易,何必非得豪賭一把才能粉墨登場呢?
我們在感動甚至驚訝於病人的堅強與自我救助時,也在憤怒於那些總是在報告中被描繪得近乎完美的社會醫療救助保障體系。很多時候,真正讓人感動或者讓人體會到實惠的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錦上添花。就像上海一些醫院給一些世界冠軍提供終身免費醫療保障那樣,實際上,他們不缺看病這點錢,反倒是那些沒錢的人需要這些醫療饋贈,但很可惜,他們隻有拿出血淋淋的代價,才能夠激起這本應該無處不在的救助,用一種近乎施舍的方式來表達一種責任與義務。這樣的醫療救助保障顯然需要反思。
硬漢鄭艷良鋸掉腿,也許可以遏制怪病的蔓延,可是誰來鋸掉社會救助和醫療保障體系的“病腿”呢?不要以為這僅僅是鋸腿者的痛楚,如果社會醫療保障救助體系的職責不能夠到位,不能夠時刻成為每一個需要救助者的曙光與希望,成為一種每一個人都可以享受的社會福利,誰都無法預料還會有什麼樣的驚人之舉出現。所以說,鋸在病人腿,實際是羞著公共醫療的臉。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