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热议:以改革创新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2)

专家热议:以改革创新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2)

段炳德:一定程度上说,技术是用,制度是体,技术是木,制度是本,制度创新是技术创新的保障。中国的改革开放呈现政府主导、产业规划、出口导向发展特点,看上去是走了一条日韩等东亚国家都走过的道路。实际上也伴随着大量的制度创新。我国的经济发展目标是在2030年左右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如何实现这个目标?我认为不能只靠模仿,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推动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是根本途径。

朱幼平:我觉得这句话的背后透露着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首先,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必须要靠技术创新。我国目前经济系统里不缺资本,也还没有形成劳动力短缺局面,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最缺的是技术特别是核心技术。劳动、资本、技术、土地等全要素中,技术是最大短板。而依靠拿来主义办法越来越不靠谱,我们必须依靠原创、依靠技术创新。

其次,制度创新是营造经济增长长周期的动力。我们常说人的需求是无穷的,所以扩大需求有巨大潜力;而实际上人的创造力同样也是无穷的,是巨大的供给因素。供给是主动的,需求是被动的,供给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制度创新或改革,正是通过解放人的主创精神、解放生产力、增加供给,从而带动整个经济体的劳动生产率提高而推动经济发展。我们需要不断改革,以保持系统活力和效率。

再次,制度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前提。制度创新或者说改革是外生变量,是决定系统状态的量;而技术创新是内生变量。当内生变量作用力已处于均衡状态时,动能不再甚至下降,这时只能改变外生变量,才能激发内生变量的活力。不仅科技进步,还包括资本形成、人力资本提高,以及资本、科技、人才组合增效等,都需要有一个不断改进的体制环境,需要制度创新或改革来推动。制度创新的最大功能是激发人的主创精神,这正是技术创新所依赖的宝贵动力。另外,通过建立一个宽松的、有资金等支持的体制平台,才能营造一个人才辈出、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的生动局面。经济结构转型主要依靠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必须依靠制度创新或者说改革才能有质的飞跃。

最后,制度创新或者说改革是政府的主要职能。现阶段,我们需要政府通过制度创新来开启民智、推进全民创新。未来政府最需要创造一种体制,以保护技术创新和科技人才。保护技术创新是体制创新的重要内容,是政府的重要职能。

未来创新体制应突出五大特点

中国经济时报:随着经济社会转型加速,中国治理失灵和治理缺位现象广泛存在,这需要从多个层面推进制度创新。各位怎么看治理失灵和治理缺位?如何进行制度创新?

段炳德:比较突出的治理失灵问题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收入分配不公;二是存在一定的贪污浪费问题;三是公共服务不足和不均等问题。避免治理缺位,首先要正确界定政府的职能。政府要避免直接干预经济,要切实实现政府职能转变,把大量的中介服务转给社会组织,部分公共服务可以由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其次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福利制度,保基本与促就业相结合,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相结合,有效提高劳动者技能。建立富人税征收机制。再次要加强政府能力建设和透明度建设,探索权力制衡,试行官员财产公开制度;推动预算体制改革,加强财政透明化和完善绩效考核制度相结合。最后要鼓励民间资本和市场力量参与医疗、教育等拥挤型公共产品的供给,政府做好规则制定者和监管者。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