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完善科技财税政策。财政要建立健全财政性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创新财政资金运作机制,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杠杆作用,促进全面提升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
三是完善科技创新绩效评价机制。深化科技评价和绩效激励制度改革,应根据不同类型科技活动特点,注重科技创新质量和实际贡献,制定导向明确、激励约束并重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并建立相应的绩效激励机制。
四是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加大对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在科研项目经费中对人力资本和科研劳动投入进行合理的补偿,不仅合理且十分必要。所以我提三点建议:一要推行科研项目“全成本核算”与补偿;二要恢复在直接成本中开支“科研津贴”、“劳务费”;三要完善间接费用补偿机制。
段炳德:一是利用进一步的改革开放推动制度创新。上海自贸区的发展使人看到中国制度创新的不竭动力。像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快速发展那样,希望新一轮的改革开放能够促进中国现代服务业和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另外,如何解决地方政府财政问题、利率与汇率市场化问题等都需要大量的制度创新。
二是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一方面要发挥创新国家队中流砥柱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大力鼓励中小企业发扬创新机制灵活的优势。
三是建立健康活泼的思想市场。实际上中国人并不缺乏创新思维,传统思想和不允许犯错的管理制度限制了中国人的创新能力。应该在全社会形成鼓励创新的氛围。
四是建立强大的资本支撑体系。强大的资本能力是创新迅速走向市场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石。政府应该加大对研发的资金投入,用好财政资金杠杆,推动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及早布局,才能在新一轮的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朱幼平:我们认为,我国应该从体制改革为先导、以解决问题为抓手推进创新,具体可从以下十个方面入手:一是鼓励技术和实业创造,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二是能源工业取代房地产成为下一个经济增长引擎。三是推进农民转化为工人、工人转化为技工;农业转向工业、初级工业转向技术工业和服务业三层次梯度产业升级。四是推进东部转向高端、西部做大低端的雁阵区域经济发展。五是走出去打造世界中端经济,做美欧日学生,做亚非拉先生。六是让创业和创新成为最吸引优秀年轻人行业而不是公务员。七是发展中产阶层,变图钉型社会为橄榄型社会。八是金融改革应在风险控制前提下为实体经济提供一个更便宜的资金供应。九是减税以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有利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十是建立服务型政府,把保护创新和改革纳入政府主要职能。(主持人:周子勋)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